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01804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1 2 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需求2009年10月目 录1 合肥120基本情况- 4 -1.1 合肥急救中心概况- 4 -1.2、合肥120分站设置及业务情况- 4 -1.3、合肥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现状- 4 -1.4、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5 -1.5、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6 -2、120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原则- 8 -2.1、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8 -2.2、高度一体化的系统- 8 -2.3、确保每一起急救的快速接入- 8 -2.4、以科学的方法实现急救受理的规范、准确、快捷- 8 -2.5、缩短急救半径,缩小急救反应时间,提

2、高救护车有效利用率- 9 -2.6、全程监控,规范管理、提高急救服务能力- 9 -2.7、多种通信链路支持,确保受理指挥调度的通信通畅- 10 -2.8、信息系统支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10 -2.9、全网数据通信,全方位信息支持,实现急救信息一体化服务- 10 -3、120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12 -3.1、形成科学、合理、快速、有效的急救调度方式- 12 -3.2、形成良好的通讯网络,完善绿色急救通道- 12 -3.3、形成了动态和静态调度相结合的急救网络- 12 -3.4、全程监控,规范和提高急救服务能力,中心管理更加健全- 12 -3.5、提高急救服务能力,满足市民急救需求- 13

3、 -3.6、整合全市医疗急救资源,实现120急救统一高效- 13 -4、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系统更新购置方案- 14 -4.1、交换机系统更新原因- 14 -4.2、交换机系统更新购置需求方案- 14 -4.3、交换机系统结构图- 14 -4.4、交换机系统功能需求- 14 -4.5、系统配置需求- 15 -5、电子地图系统更新需求- 16 -5.1、电子地图更新原因- 16 -5.2、电子地图更新建设方案- 16 -5.3、地理信息系统配置需求- 16 -5.4、地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16 -6、急救分站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19 -6.1、急救分站信息化建设原因- 19 -6.2、急救分站网

4、络建设需求- 19 -6.3、急救分站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19 -6.4、急救分站配置需求- 22 -7、第一期系统建设硬件、软件需求- 23 -1 合肥120基本情况1.1 合肥急救中心概况合肥急救中心成立于1975年,隶属于合肥市卫生局。120是履行市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医疗急救)的卫生专业机构,合肥急救中心是全市唯一的从事院前急救机构。主要承担全市危急重患者的现场抢救及转送,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所致伤员的紧急医疗救援,全市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救护保障,以及公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急救技能培训。合肥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承担全市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与全市各医疗机构和政府应急联动单位保持热线电话联系

5、,与急救分站和各救护车保持无线移动通讯联系,“120”急救电话全天候24小时向合肥市民免费提供急救电话服务。1.2、合肥120分站设置及业务情况合肥120已建成10个依托型急救分站、3个指挥型急救分站,2个道路交通事故急救点和1个传染病出车点,近期在滨湖新区、新站区各增建1个分站,共18个急救分站。合肥120全年有效出诊、抢救伤病员4万余人次;年急救行车130万公里。2008年与公安、交通、安监、水电、煤气等联动,应对突发事件3889次;年承担近200次各类大型社会活动保障任务;对公安干警、中小学生、特殊行业、特殊工种、外资企业员工以及社区居民等急救培训累计达5000余人。1.3、合肥120指

6、挥调度信息系统现状目前的合肥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是2000年由市政府财政拨款在原址上建设的,当年投资44万元。2003年,政府增加拨款50万元进行了系统扩容,运转至今。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由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数据库系统、数字录音系统、120电话受理调度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统计分析系统、GIS电子地图系统、视频监控系统、UPS电源系统等9个部分组成。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实现了 “120”调度指挥系统的有线、无线对接,传输准确,进而大大地缩短了急救医疗服务的时间和半径,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救援水平,使之形成了“统一指挥、分散布点、就近救护、分层分类、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7、。由此建立了一条快速反应、连续救治、全程无阻、优质高效的急救医疗绿色通道。为保障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任务完成发挥重要作用。1.4、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是应具有应急指挥、远程监控、工作管理、资源信息、多级联动、统一管理、处理有效的120指挥调度信息平台。但是,合肥120信息系统已经运行近10年,核心设备交换机已经老化,电子地图已不能反映合肥城市建筑物、道路交通的飞速变化。加之当时资金有限,部分功能不能实现。随着合肥滨湖现代化城市的推进建设和快速发展,合肥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道路交通日趋复杂,市民健康意识增强,政府、社会、市民对医疗急救的需求不断加

8、大,现有的信息系统已远不能满足需求,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合肥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1.4.1、电子地图系统更新现有的电子地图系统是2000年由合肥电信公司有偿提供,当时地图主要覆盖范围为城区一环路以内。随着合肥滨湖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电子地图不能完全覆盖滨湖新区、政务区、经开区、高新区,在日常的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不能有效的与现有GPS系统结合,制约了调度指挥和急救车出诊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无法保证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电话受理的及时有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4.2、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更新数字程控交换机为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现急救中心使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为2000年

9、政府采购,已使用近10年时间,设备已老化,曾经多次出现故障、多次维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急需更新。1.4.3、计算机分站系统建设目前的急救分站只有救护车停放和值班人员待命的简单功能,仅依靠电话指挥调度(全国及省内各主要城市均早已实现急救分站计算机联网调度),无法实现电子派单、急救信息回填、急救车辆管理、急救药品耗材的有效管理。1.5、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1、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联动脱节,难以实现对全市应急医疗救援的统一指挥,无法建立快速高效的医疗急救绿色通道。2、与110等应急处置部门信息传输机制尚未建成联通,无法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协调、多级联动、统一管理等功能。3

10、、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尚未联通,市政府对重大活动保障、重大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无法应急指挥。4、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合肥市120政府投入贫乏,指挥调度信息系统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5、与合肥市公共应急指挥、市110、交警指挥中心、消防相比较,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合肥120公共服务保障职能并没有降低。6、目前的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广大市民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7、目前的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已不能适应合肥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变化。合肥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现状严重落伍,升级、改造已迫在眉睫。2、120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原则2.1、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排除设备老化等因素,现有120系统经

11、过近10年的运行考验,主体系统还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而120系统的升级和扩容,应考虑现有系统的优势,在充分利用已有投资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尽量完善系统建设,同时,应具有超前意识,至少保证系统满足未来五年内的使用要求,并保持先进性。本着好用、管用、实用的建设原则完成本次系统扩容和升级。2.2、高度一体化的系统系统建设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系统每部分应具有高度的统一协调工作能力,达到在受理台或其它设备上可完全或大部分控制各个设备和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系统与国内其他省会城市水平相当,成为较为先进的、合理的现代化系统。2.3、确保每一起急救的快速接入合肥120调

12、度指挥中心现有急救调度信息受理坐席4个,每日接收呼叫和回复电话约2000次,急救派车100多次,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区范围扩大,升级后的信息系统能够日受理电话呼叫3500次,急救派车250次,确保每一个急救呼叫电话能够快速接入。2.4、以科学的方法实现急救受理的规范、准确、快捷系统将利用CTI技术、GIS技术,使用科学合理的、流畅的受理流程,以规范的方式实现准确、快捷的120电话受理:l 利用CTI技术以及打一送一技术,获得呼救电话及其三字段信息,以快速确定呼救电话信息地点;l 以GIS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地图导航快速确定呼救地点、病发地点、接车地点信息;l 以专业知识库为基础,特殊的汉字处理

13、技术为手段,辅助调度员快速完成病人情况的描述。l 对于特殊的病人,利用系统的专家知识库,辅导病家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保持病人生命体征,以赢得宝贵抢救时间。2.5、缩短急救半径,缩小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救护车有效利用率通过结合使用GPS、GIS以及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完全掌握救护车的运行工作情况。通过为救护车装备车载信息终端,实时监控救护车的运行轨迹,实现对救护车的动态调度管理,实现直接调度,指令可直接到车、到人:l 系统实时掌握救护车的运行位置、工作状态(站内待命、收到指令、驶向现场、抢救转送、途中待命等等)。l 依据“就近”原则,调度救护车,并将指令直接发送到救护车车载信息终端的显示屏上,还可进

14、行语音播放。l 同时,调度指令发送到随车司机、医师、护士的手机上。2.6、全程监控,规范管理、提高急救服务能力系统能够实现对急救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包括从电话呼入到病人送达医院救治的全过程:l 电话受理监控:电话呼入、分配到坐席、振铃、接听、挂机、患者主诉;l 调度监控:指令信息、急救过程时刻信息、车辆位置及状态监控,时间信息包括:指令发送时间、救护车出发时刻、到达现场转运时刻、送达医院时刻、完成任务时刻、返回站内;l 信息反馈(送达医院、收费情况、急救病历);l 数字录音(受理电话录音、调度录音);l 管理监控:中心可通过视频监控急救分站和各辆救护车,辅助管理二、三级医院急诊科,掌控重要岗位的

15、日常工作情况,以配合指挥调度的管理需要。同时,系统应对获得的急救全过程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统计,以辅助中心管理,规范和提高服务能力、辅助管理。2.7、多种通信链路支持,确保受理指挥调度的通信通畅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应保证最大可能地接收到120呼救;其次,保证指挥调度指令能无阻碍地下达到急救工作人员,同时提供通畅的通信链路接收现场人员的情况反馈。l 呼救通信通道:除了建设2M 120电话呼救线路外,同时要建立备份120线路。通过电信的设置,确保在120数字中继通路出现故障时,120呼入能通过备份120线路接入中心。l 指挥调度通信通道:采用无线对讲和GSM双模通讯方式。无线对讲通信实时性好,而GSM则采用现成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讯平台,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覆盖范围广、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廉。2.8、信息系统支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功能。包括:信息查询与指令下达终端、大屏幕、视频监控、LED显示、以及一些辅助设备。通过掌握全面的突发事件的信息,以便于及时有效进行综合应急指挥。2.9、全网数据通信,全方位信息支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