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01544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项目背景3二、 现状分析3三、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需求分析43.1、管理需求分析43.2、业务需求分析53.2.1、数据集成需求53.2.2、GIS功能需求53.2.3、综合业务办公需求53.2.4、实时监控需求53.2.5、实时数据分析需求53.2.6、环保业务数据管理功能需求53.2.7、监测数据管理需求63.2.8、实时数据管理需求63.2.9、历史数据管理需求63.2.10、移动执法需求63.2.11、综合数据查询需求6四、系统目标74.1、监督无盲区74.2、管理无缝隙84.3、信息的互联互通8五、环境监控系统体系设计85.1、“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四大体系”建设思路

2、85.2、环境数据中心105.3、环保GIS平台115.4、环境管理业务体系125.5、监测监控体系125.5.1、视频监控125.5.2、GPS监控125.5.3、RFID固体废物全过程溯源系统125.5.4、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整合方案135.5.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整合方案135.6、环保管理政务体系145.6.1、环境质量管理子系统145.6.2、移动执法系统145.6.3、单点登录系统145.6.4、网门户155.6.5、外网门户155.6.6、办公自动化系统165.7、环保应急体系165.8、现有系统整合185.8.1、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整合方案185.8.2、环境空气质量自

3、动监测系统整合方案195.8.3、机动车环期检验系统整合方案195.8.4、实验室系统整合方案195.8.5、排污申报、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排污费征收整合方案195.9、数据集成整合205.9.1、污染源“一源一档”数据整合205.9.2、建立污染源唯一标识20六、系统集成设计20数据集成20业务数据集成21空间数据集成21系统集成21权限集成22界面集成23集成的三条线索241.1.1. GIS线索241.1.2. 数据线索241.1.3. 流程线索25七、系统优势25八、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5网络和物理安全26应用安全26数据安全26九、效益分析27经济效益分析27社会效益分析27 / 一

4、、 项目背景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提出2020年与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空气质量实行分区、分类管理。 但是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监测数据量大、结构复杂,20142016年环保部污染物监控中心每天平均承受约391万条自动监控数据,每年总数据量达到14.6亿条。针对目前国外各城市智慧环保的建设情况,*环保信息化现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环境监管一体化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对环境监管一

5、体化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包括整个环境监管一体化的技术架构以与在*环保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关键问题分析等。结果说明,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环境监管一体解决方案能够促进环保工作规化、标准化与自动化、同时避免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的问题,最终能够提高*环境保护综合决策与服务能力。二、 现状分析*环保局现有数据包括排污收费数据、申报登记数据、环境执法数据、在线监测数据、日常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法律法规和信访数据等。从数据量来说已经不少,但因数据来源多元化,各系统相对独立,无法为环保审批、环境执法等业务提供有效服务,影响了领导对信息的与时了解与决策制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统一的管理

6、和规划。各系统建设没有统一的技术框架,上级部门下发系统也缺少统一的规划,形成了多个数据库,各个数据库之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关联。系统管理也较为混乱,没有严格做好项目的后期维护工作。2、网络覆盖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输与资源共享的需要。随着环境管理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数据实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覆盖围、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环保系统部数据交换和传输主要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目前有部分单位尚未接入。3、环境信息资源未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发和共享。多年来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这些数据库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都比较分散,缺少规化。功能上局限于简单

7、的查询和统计,环境数据尚未全面转化为可用的信息资源。出现各自为政、封锁闭塞的现象, “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出现,成为环保管理建设的主要瓶颈。4、信息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目前信息化能力建设方面与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失衡,硬件能力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建设进度也非常快速,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很难推进。而且系统建设完成之后,后续的经费与人员保障无法跟上。5、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信息标准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容,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信息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更新相对滞后,不同部门采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为数据的后期处理带来很大困难。三、 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建

8、设需求分析3.1、管理需求分析1、环保管理需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2、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3、信息化管理机构需要加强;4、信息化人员技能需要加强。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给环保管理树立了新理念,拓宽了新思路,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提升环保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诚然,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其间,有效的领导监管,健全的信息化机构,合理的资源利用,充分的信息沟通,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基础扎实了,才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环保信息化工作的进程。3.2、业务需求分析3.2.1、数据集成需求目前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没有建立连接,处于数据孤岛的状态,急需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利用

9、数据中心,将数据汇总到一起,然后再根据数据的特性开发深层次的应用。如污染源“一源一档”数据和区域环境质量与环境管理数据等。3.2.2、GIS功能需求地理信息平台利用其多维的展示和统计分析功能,给用户一个最直观的输出界面,GI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各个系统,如污染源管理、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环境应急等系统。3.2.3、综合业务办公需求随着环保业务的逐渐增多,单一的、为某一业务服务的审批系统反而会增加工作量,多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支持多业务办理的业务管理平台。 3.2.4、实时监控需求目前环保的主要实时监控包括:污染源排放口的数据监控,排放口和处理设施的视频监控。环保业务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的

10、引入其它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控,来加强对市环境质量的掌控。以便业务部门更好的行使环保职能。3.2.5、实时数据分析需求实时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和监测设备的运转情况分析。监测数据是否超标、监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维护与保障,这一块数据分析功能急需加强。3.2.6、环保业务数据管理功能需求环保业务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所有的环保业务数据(如污染源、监测点、监测设备、监测因子以与排放标准)进行增加、修改、删除以与查询操作,建立环保数据的基础电子档案。 3.2.7、监测数据管理需求监测数据管理主要是满足监测站常规监测业务的管理要求,包括流程管理和结果报送。3.

11、2.8、实时数据管理需求实时数据管理主要是对监测数据以与设备运转情况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实时数据查看、实时曲线查看、实时专题图查看、监测设备运转情况实时数据查看等功能。超标事件处理是根据环保局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制量,对各个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如发现超标,马上产生超标告警并自动上报给中心,对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3.2.9、历史数据管理需求历史数据管理是对监测历史数据以与设备运转情况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历史数据查询、历史报表查询、历史曲线查询、历史专题图查询。3.2.10、移动执法需求移动执法是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使执法人员在现场对各类数据进行即时查询,为现场执

12、法提供执法依据,同时,通过可定制的现场执法笔录降低执法复杂度,规执法的动作,并能与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交互,提高了办公效率。主要功能包括:污染源实时数据查询、污染源历史数据查询、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现场执法笔录等。3.2.11、综合数据查询需求 综合数据查询提供了一般的数据查询方式,可以查询建立在数据中心技术框架上的所有数据信息,并通过各种分析工具对查询结果进行展示。四、系统目标4.1、监督无盲区 系统建议采用依托“3S”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环保监督精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充分发挥环保监督管理数字化、精确化的效能,实现环保监督精确管理;另一方面通

13、过创新管理体制、再造环保监督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社会服务满意度,充分发挥数字化环保监督管理时效化、人性化的效能,实现高效和谐管理。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到工业企业、医疗机构、集中式污染处置设施、三产服务业、养殖业等,凡有污染排放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单位均可视为污染源,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最终实现环保监督管理办公自动化、移动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监督举报社会化以与外部信息交换和管理网络化

14、,建立覆盖全时段、全围的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各级各部门按照监督精细化划分将监管机构与其执法人员和监管任务合理划分,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划分如以下图所示:4.2、管理无缝隙建议采用“发现(投诉与报告)、立案、指挥(协调、处置)、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屏蔽了人为漏洞与相关的政策法规漏洞,如以下图所示:4.3、信息的互联互通在信息管理方面,建立元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统一数据口径、统一编码体系、统一维护基础信息、统一数据库的技术架构,为实现环境信息的全面共享打好坚实的基础。五、环境监控系统体系设计5.1、“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四大体系”建设思路“一个中心”是指环境数据中心。环境数据中心是整个智慧

15、环保建设的基础与支撑,是与上下级环保部门、市政府各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数据建库(污染源数据库、环境质量数据库、环境管理数据库、自然生态环境数据库、环境治理技术数据库)数据中心应用三个部分。“两个平台”是指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和重大危险源应急平台。环境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是*环保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业务支撑,其中包括了表单自定义、权限自定义、流程自定义、单点登录。重大危险源应急平台平台是*环保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展示分析平台,主要是集计算机技术、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GIS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四大体系包括:1,监测监控体系(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无组织扬尘监控系统平台);2,环保管理体系(网格化执法管理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机动车管理平台);3,环境应急体系(12369举报热线平台、手机统一入口平台);4,环保政务体系(系统统一(接口)平台、环评审批管理系统平台、环评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市环保局环境数据中心环境监管一体化平台环境信息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