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01249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考点41 罗斯福新政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41 罗斯福新政【十年真题】1(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答案】B【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2(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

2、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答案】D【解析】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故A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故B项错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

3、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提案的顺利通过,故D项正确。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中,通过1935年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故A项错误;1935年社会保险法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

4、贴,故C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4(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答案】D【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

5、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5(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

6、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保护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体现了“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有缓和劳资矛盾的举措以及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现代国家福利制度,体现了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同样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B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是从经济角度对自由的认识,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故

7、C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凸显了政府的干预,融合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同样强调了政府干预的重要性,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6(2014安徽文综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罗斯福总统签

8、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可知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企业干预,故A项错误;“政府所有的公司”表明并没有改变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故B项错误;根据“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和“独立经营的”,表明国家并未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表明了该经营方式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D项正确。7(2014福建文综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9、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解析】罗斯福设立工程振兴局,目的是通过兴建工程以增加就业,也就是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金融方面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而不是对市场控制,故D项错误。8(2014全国大纲卷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

10、济政策【答案】A【解析】“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因此可见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艾森豪威尔总统是想唤起共和党人内部的团结和支持,对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只是做出调整,并非全面转向民主党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共和党的经济政策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延续,故D项错误。9(2013北京文综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

11、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图9【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利用时间“1933年”、“美国”以及“全国复兴管理局”,可判断是考查罗斯福新政。成立全国复兴管理局是新政中复兴工业的措施,目的是为了调整劳资关系。A是整顿银行的目的;B是措施,不是目的;C是社会救济的目的。故答案选D。10(2013上海单科26)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

12、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答案】D【解析】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D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11(2012广东文综卷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因此,BCD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工时与工资等,

13、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待遇,A项正确。12(2011江苏单科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答案】C【解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C、D表述错误。13(2011安徽文综20)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图7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占的比例一直都是最多的,所以D项符合题意。德国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且德国长期都是强国,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不正确,排除A。从材料信息看,1929年英国的比例就比美国少,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B。苏联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所以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的提法错误。排除C。答案选D。14(2011上海单科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答案】A 【解析】罗斯福行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后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B项农产品数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