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01059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版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版(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篇 循环系统疾病9第一章 总 论9第二章 心力衰竭14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18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26第三章 心律失常28第一节 概 述28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31一、窦性心动过速31二、窦性心动过缓32三、窦性停搏32四、窦房传导阻滞32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3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34一、房性期前收缩34二、房性心动过速34三、心房扑动35四、心房颤动36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38一、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38二、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38三、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39四、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39附 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1五、预激综合征41

2、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42一、室性期前收缩42二、室性心动过速44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46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47一、房室传导阻滞47二、室内传导阻滞49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50第八节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51一、心脏电复律51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54三、心脏起搏治疗54四、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56五、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57第四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58第五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64第一节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64一、房间隔缺损64二、室间隔缺损65三、动脉导管未闭67四、二叶主动脉瓣68五、主动脉缩窄69六、肺动脉瓣狭窄70七、三尖瓣下移畸形70八、主

3、动脉窦动脉瘤71九、法洛四联症72十、艾森曼格综合征73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74第六章 高血压77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77第二节 继发性高血压88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0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90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5一、心绞痛96二、心肌梗死103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12四、缺血性心肌病113五、猝死114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115第八章 心脏瓣膜病117第一节 二尖瓣疾病117一、二尖瓣狭窄117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21第二节 主动脉瓣疾病125一、主动脉瓣狭窄125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8第三节 三尖瓣和肺动

4、脉瓣疾病132一、三尖瓣狭窄132二、三尖瓣关闭不全133三、肺动脉瓣狭窄134四、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34第四节 多瓣膜病135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137第一节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137第二节 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143第十章 心肌疾病144第一节 心肌病(原发性)144一、扩张型心肌病144二、肥厚型心肌病146三、限制型心肌病148四、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148五、不定型的心肌病148第二节 特异性心肌病149一、酒精性心肌病149二、围生期心肌病149三、药物性心肌病150四、克山病150第三节 心肌炎150第十一章 心包疾病153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153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1

5、55第十二章 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157第一节 主动脉夹层157第二节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160第三节 静脉血栓症162第十三章 心血管神经症165第十四章 心血管疾病的溶栓、抗栓治疗167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常用的抗栓及溶栓药物167第二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抗栓及溶栓治疗168第一篇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 总 论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心钠肽和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说明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心肌细

6、胞所特有的受体和信号转导系统在调节心血管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疾病。【心血管病与人口死亡率】20世纪初期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仅占总死亡率的10以下,21世纪初期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占发达国家总死亡率的近50,发展中国家的25。我国建国50年来人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传染病得到控制,婴儿死亡率下降,人民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长,心血管病逐渐成为常见病。这一变化和已发生在发达国家中的情况相似,成为“流行病学转变”的重要内容。我国城市的调查显示:20世纪50年代心血管病死亡率为47.2/10万人口,在总死亡率中占6

7、.61列第5位;60年代为36.05/10万人口,占6.72仍列第5位;70年代为115.74/10万人口,占19.49升人第2位;80年代为119.34/10万人口,占21.49成为第1位。中国卫生年鉴公布心血管(包括脑血管)病死亡率:1999年城市为236.08/10万人口,占38.45;农村为186.56/10万人口,占30.77;2003年城市为181.63/10万人口,占34.38,农村为13 5.53/10万人口,占35.78均列首位。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的分类】心血管病的分类有其特殊性,它应包括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分类。(一)病因分类根据致病因

8、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1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 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脏各组织和大血管。2后天性心血管病为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有以下几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血供障碍时,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急性期引起心内膜、心肌和心包炎症,称为风湿性心脏炎;慢性期主要形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高血压:显著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影响心脏,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

9、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侵犯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内分泌病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等。血液病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等。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等。心脏神经症:为自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其他:如药物或化学制剂中毒、结缔组织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放射线、高原环境或其他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心脏病,心脏肿瘤和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除常伴有先天性心脏血管结构缺损外,也可在后天发生心血管病变,如Marfan综合征伴发主动脉夹层等。(二)病理解剖分

10、类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大血管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变化,它们可反映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的特点:心内膜病:如心内膜炎、纤维弹性组织增生,心瓣膜脱垂、黏液样变性、纤维化、钙化或撕裂等,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肌病和(或)心律失常:如心肌炎症、变性、肥厚、缺血、坏死、纤维化(硬化)导致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和(或)心律失常。此外尚有心脏破裂或损伤、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心室壁瘤等。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症、积液、积血或积脓、缩窄、缺损等。大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中膜囊样变性、夹层分离、血管炎症、血栓形成、栓塞等。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三)病理生理分类不同病因

11、的心血管病可引起相同或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心力衰竭:主要指心肌机械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可为急性或慢性,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见于各种心血管病尤其是晚期。对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力衰竭又称为泵衰竭。房室瓣狭窄和缩窄性心包炎等所引起的心室充盈机械性障碍也可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但并非因心肌功能不全所致,不应列入心力衰竭的范畴内。休克:为周围循环血液灌注不良造成的内脏和外周组织缺血、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变化。冠状循环功能不全: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变化。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或三尖瓣乳头肌缺血或病变,不能正常调节瓣叶的启闭,引起瓣膜关闭不全。心律失常:为心脏的自律、兴奋或传导功能失调,引起心

12、动过速、过缓和心律不规则的变化。高动力循环状态:为心排血量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的综合状态。心脏压塞:为心包腔大量积液、积血或积脓,或纤维化、增厚、缩窄妨碍心脏充盈和排血,并造成静脉淤血。其他:体动脉或肺动脉、体静脉或肺静脉压力的增高或降低;体循环与肺循环之间、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液分流等。诊断心血管病时,需将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分类诊断先后同时列出。例如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时要列出:风湿性心脏病(病因诊断);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病理解剖诊断);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以上为病理生理诊断)等。【各种病因的心血管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根据20世纪506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33组

13、64050例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分析,显示心血管病占内科住院患者的4.716.3,常见病种依次为风心病、高心病、慢性肺心病、冠心病、先心病和梅毒性心血管病(梅心病)等。据我国上海两个综合性大医院半个世纪住院患者资料的分析,心血管病占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随年代而增高:50年代为9.89,常见病种依次为风心病、高心病、梅心病、慢性肺心病、冠心病、先心病、甲状腺性心脏病和心包炎;90年代为24.24,常见病种依次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高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心病、慢性肺心病和心包炎。建国以来我国一些地区曾对常见的心血管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进行抽样调查,这些调查虽不很完备,但可大致反映常见的

14、心血管病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情况:风心病患病率随年代而减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代而增高。肺心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上述这些住院患者中心血管病患者的增多、病种构成比随年代而变化和人群抽样调查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情况,与人口总死亡率中心血管病构成比的增加是相平行的。【心血管病的诊断】诊断心血管病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心血管病的症状常见的有:发绀、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少尿、水肿、头痛、头昏或眩晕、晕厥和抽搐、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多数症状也见于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因此分析时要作出仔细的鉴别。心血管病常见的体征有:心脏增大征、心音

15、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征、脉搏的异常变化、周围动脉的杂音和“枪击声”、毛细血管搏动、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肝大及或有搏动、下肢水肿等。这些体征对诊断心血管病多数具特异性,尤其有助于诊断心脏瓣膜病、先心病、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此外,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有助于诊断风湿热,两颧呈紫红色有助于诊断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高压,皮肤黏膜的淤点、Osler结节、Janeway点、脾大等有助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绀和杵状指(趾)有助于诊断右至左分流的先心病。实验室检查除常规血、尿检查外,多种生化、微生物和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如感染性心脏病时体液的微生物培养、血液细菌、病毒核酸及抗体等检查;风心病时有关链球菌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