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005803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E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计划书的内容说明监测和整改(0) 监测与整改是HS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施HS管理过程中,应制定监测检查计划,对施工作业的全过程实施监测。检查,发现不符合项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有利于HE表现的持续改进,这对于实施SE管理目标至关重要。 1.监测检查 1)(49.1)条文 应制定监测检查计划,明确监测检查的人员和职责,以及检查后应记录的表格。 )说明 该条款规定了要进行监测检查应制定监测检查计划,明确监测检查人员及相应的职责,以及进行监测检查应记录的明确内容。要进行监测检查就要制定监测检查计划,监检计划可根据以下内容来制定: (1)定期根据总目标和

2、具体目标检查执行HSE计划所取得的进展; (2)按照规定的表现准则,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等; (3)定期监测废水、废气的排放和废物的处置; ()系统地观察一线监督员的工作和表现,并评价是否符合工作程序和指南; ()员工的健康检查,包括暴露测量和医疗检查。 另外,要进行监测检查还应说明监检人员及其责权范围,监测检查人员应由具有经验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组织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监测检查人员有权检查自己分管范围内员工操作情况,设备情况及记录保持情况等,基层组织的相关作业人员有义务配合监检人员的工作。 在进行该条款编制时,要根据项目自身情况,视SE管理要求,按上述中的有关内容,制定监

3、测检查计划,明确检查人员组成及其职责范围,并予以记录。在制定检测记录表格的标准格式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监测检查内容、方法和范围等进行设计。 只有通过监测检查保证了防范系统的完整性,才能达到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降低事故严重性的目的。在“监测检查”条款中,通过编写制定监测检查计划,明确监测人员及其职责,使监测检查人员,根据监测检查计划,履行自己的职责,实施监测检查活动。制定监测检查后的记录表格,一则可以跟踪监测检查后,对所检查出的隐患及不符合的整改落实情况,二则可以规范监检行为,使监测检查工作能够细致周到,有条不紊,而不至于漫无边际,不分巨细达不到监测检查目的。当然,该条款内容还不

4、能仅限于上述几点,如在该条款中明确监测方法等,以使检查工作更好地进行。 2.整改 1)(4.9.)条文 基层组织应制定整改记录表,记录表中应明确不符合项、整改人、整改时限、监督检查人等。 2)说明 本条款中“不符合”是一专用名词,它是指各种不符合E方针、目标、指标或其他任何体系要求的情况。 基层企业应针对监测、检查审核和评审中发现问题和隐患及不符合项,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进行整改,并落实必要的防范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并防止类似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整改内容与步骤包括: (1)根据监控、检查审核和评审中发现不符合,编制整改表; ()记录所发现的每一项不符合的名称、整改措施、整改人、监督检

5、查人、不符合的发现时间、整改期限、计划完成时间与实际完成时间; (3)跟踪检查和记录每一项不符合的整改完成情况; ()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5)向有关部门反馈意见。 该条款要求制定整改记录表,记录表的内容应包括不符合的名称、整改措施、整改人、监督检查人、不符合发现时间、整改期限、计划完成时间与实际完成时间等。在进行本条款编制时可根据要求,结合项目自身特点进行编制。 )解释 通过监测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必须进行限期整改,必须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整改”这一条款在“监测整改”中占有非常主要的位置。在“整改”条款中,通过制定整改记录表,明确需要整改的不符合项,整改人,整改时限,监督检查人等项

6、内容。在实际整改工作中,可利用该记录表监督检查不符合项的整改落实(或进展)情况,跟踪检查已实施整改的实际效果,这样既可以监控不符合是否可能再次发生(如果发现应整改,以避免危害的发生),又可藉此检查整改措施是否有效(从而为日后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积累经验与教训)。 3事故报告 1)(4.9.3)条文 任何事故(无论大小)都必须上报和调查,制定出事故的报告程序,明确事故报表格式,并制定事故分析的方式和要求。 2)说明 本款包括四项内容,首先是对事故的管理作出规定,即任何事故(无论大小)必须进行上报和调查,在进行本条款编写时,可把该规定进行描述记录。第二,要求在本条款中记录所制定出的事故报告程序。事故

7、报告的一般程序为: (1)发生事故后,伤者本人或最先发现事故者,必须立即报告班组安全员,班组长、车间主任等有关人员; (2)车间级领导立刻组织安全员、技术人员、工段班组长、同级工会主席或委员,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情况,8小时内迅速向上级安全部门报告或直接向厂矿处长(经理)报告,基企业在制定事故报告时可参照上述事故报告程序,并根据集团公司或油田有关事故报告程序最新规定进行制订,把本基层企业所制定的事故报告程序作为本条款内容在此记录。第三,明确事故报表的格式,事故报表格式在内容方面一般应包括发生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涉及的人数,受害人及肇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工种、简要经过、损失

8、工作日和初步经济损失情况等。第四,制定事故分析的方式和要求。事故分析的方式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整理和阅读有关调查资料; 分析受伤的时间、地点、性质、经过、起因物、伤害方式、致害物、不安全行为、状态和环境影响等; 确定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特别要查清间接原因,即促成事故的原因; 进行事故责任分析,从直接原因入手,深化到间接原因,掌握事故的全部情况,查清促成原因,明确责任,作出结论著,提出处理意见。 事故的分析调查应由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该组织成员应是有资格、被授权的人员,并能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事故问题。同时,使用风险评价矩阵表中的事故(潜在)后果分类来指导各级员工如何参加事故调查。事故分析

9、调查应按照上级公司的指导性文件(如事故调查分析程序)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源,并与各方交流意见,做到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事故分析的要求,就是要通过进行事故分析,掌握事故的全部情况,查清促成原因,明确责任,作出结论,从而弄清事故的真正原因,并由此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改进操作管理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本条款规定事故(无论大小)必须进行上报和调查,这是因为,调查事故起因对于吸取事故教训和改进HSE管理体系都十分重要。一般地,对于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都是要上报并进行调查的,而对未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的小事故却是经常发生的,这样如果未能引起足

10、够重视,同样的事故起因可能会在稍微不同的环境下引发重大事故。因此事故无论大小,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进行报告,事故的起因应进行调查分析。 在本条款“事故报告”中制定事故报告程序,以便于进行事故管理,这样一旦有事故发生,就可根据本条款中事故报告程序,迅速准确地进行逐级上报,使各级有关部门获得相关信息,获取事故信息的各级管理部门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条款还要求明确事故报表的格式,正确合理的事故报表格式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事故情况,以达到反映报告事故的目的。 4事故的调查 1)(.9.)条文 制订调查程序,针对事故的大小由不同的人员组成,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如果事故是由于

11、体系缺陷有关文件没有覆盖就要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2)说明 所有事故,包括具有较高潜在危险的事故苗头,都需要作适当的调查,而进行事故调查,就要制订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包括: (1)组成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的级别决定于事故的大小、事故严重程度及其实际和潜在的后果,根据事故种类、性质、级别等确定事故调查的组成人员; ()明确事故调查内容,事故调查内容一般包括调查事故发生的环境、经过等;死伤者自身情况;人证、物证等方面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3)制订事故调查方法。事故调查方法一般包括现场勘察、物证搜集、人证材料搜集及其他材料搜集等。 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可根据事故调查程序,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12、工作。通过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举一反三,制订和完善类似事故的防范措施,从而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这是事故调查的最终目的。 如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体系缺陷,有关文件没有覆盖所致,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修改、完善意见,消除体系缺陷,完善文件覆盖范围,从而消除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3)解释 进行事故调查,就是要找出事故根源,确定采取的行动,以防再次发生,同时还要达到调查和报告的法律要求,并提供事故发生条件的真实记录,但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确定所要采取的相应行动,以防事故的再次发生。 为此,进行事故的管理关键的问题,就是采取正确的事故分析调查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弄清事故的真正起因,吸取经验教训,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改进HSE管理。因此,对于所有事故,包括具有较高潜在危险的事故苗头,都需要作适当的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