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与激励并重理想与生活同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005658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发与激励并重理想与生活同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启发与激励并重理想与生活同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启发与激励并重理想与生活同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发与激励并重理想与生活同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启发与激励并重,理想与生活同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对应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水平,创造性,创新性地使用启发式教学,不能什么事都独揽,认为自已高高在上。虽然我任教初中数学,但从实践中我发现使用好寓言故事和名言警句,能够很大水准上地启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也许有的道理自已没有想到,但学生却能够飞得更好,走得更远。使用好寓言故事和名言警句关键是在实际的情景中,恰如其分地引导,适时地抛出,不能随意

2、化和刻意化,才能让学生获得亲自体验,潜移默化,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总结:一、锲而不舍,树立远大志向,激励学生的斗志。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练习册,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早就荡然无存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其中有个叫戴维的学生的理想是成为英国第一任盲人教育大臣,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

3、里,从未放弃过。50年过去了,能够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二、激发感性思维,潜移默化,何须多言。1.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首先要求纪昌先练眼力,你应该先学会看准目标不眨眼,然后才能谈到学射箭。然后要求纪昌还得继续锻炼眼力。学会把一个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一个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才行。等你达到了这样的水准再来告诉我!纪昌都做到了,最后,他的箭射穿了小虱子的中心,而那细细的牛尾却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的成绩告诉了飞卫。飞卫快乐地跳起来,拍着自己的胸脯对纪昌说:“射箭的妙处你已经得到了!”从此以

4、后,纪昌就成了百发百中的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练就高超的技艺,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从打基础开始。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纪昌的百发百中就是苦练得来的,只要苦练,什么奇迹般的技艺都能创造出来。2.庄子徐无鬼里记载的运斤成风的石匠也是苦练得来的,据说一个人的鼻子尖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石灰泥,他能够猛烈地抡起斧子把它削掉;斧子动如风,鼻尖上的泥削净而鼻子却一点不伤。这真是奇迹般的技巧,这种技巧就是从苦练中得来的。艺术上的创造也是一样,只要能像石匠那样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去下一番苦功夫,就一定能取得较大的成绩。3.渔夫教儿子打渔的故事渔夫从小手把手教儿子打渔,等儿子长大后,渔夫发现儿子竟

5、然不会打渔,感到奇怪.于是,他问路人为什么。路人说:你教会儿子打鱼,并没有教会儿子打渔,渔夫恍然大悟。三、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赤壁之战后,曹操在青州召开军事会议。大将许褚哭了起来。曹操却说:”不用哭,虽然我们损失了百万军队,但我们根基还在,天下一定是我们的”。曹操的这种正视自我,永不言败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虽然有的同学基础差,或者成绩考差了,是不是也应该有曹操一样的精神呢?我们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四、短促突击,抑扬顿挫。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2 做学问贵在有疑处无疑,无疑处有疑。胡适3 我依然固执地用雪花写下,请相信未来。食指4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皆知。5 我们不怕有神一样的对手,只怕有猪一样的对手。6 不是我们不厉害,仅仅对手太狡猾。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除了遵循固有的模式以外,还需要我们持续地摸索与创新,特别是与我们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最大水准上感受到寓言故事和名言警句的魅力。我们更要有探索创新的勇气,我觉得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在教学中的使用远不止于次,虽然我的观点值得商榷,当我会在前行的路上,持续完善与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