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987896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第2课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学习目标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_认识不够全面。(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_。(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_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1)_,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3)以工业发展促进_。(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_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5

2、)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_、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基础达标练考查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都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据此回答13题。1三大“城市圈”是指()A南京、苏州、无锡 B南京、苏锡常、徐州C无锡、常州、徐州 D无锡、苏州、徐州2实施该城市化战略,是针对江苏省城市化存在的什么问题()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过分集中C缺少特大型城市D小城镇规模缩小,大城市规模相对扩大3三大城市圈建设的意义有()增强核心城市的功能不利于跨江发展苏南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苏北地区发展劣势更加突出使苏中快速崛起A B C D4江苏省城市化战略

3、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首先着力把四个城市“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下列哪个城市不是四大城市之一()A南京 B苏州 C无锡 D常州5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 B C D方法技巧练方法框图法记忆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推进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是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以下关于区划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

4、合理、分散、有效的原则B调整后乡镇的数目有所减少,所以乡镇人口数目也减少C区划调整的最主要目的是加大城市的竞争力和减少管理层次D一些县纳入市区,扩大了市区,使建设特大城市成为可能方法技巧一、选择题据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16日报道:“广东省发改委透露,国家发改委牵头,各部委专家学者200多人不日即将到达广东,展开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史无前例的高规格调研。珠三角规划即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改革开放政策是促进广东省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居于我国前列广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工业的主力军目前通过不断提高住房、教育

5、、医疗以及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A B C D2据你所了解的情况,目前珠三角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产业升级面临困境民工大量返乡,劳动力严重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耕地资源日益减少交通不便,是经济发展的瓶颈A B C D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35题。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4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

6、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68题。6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总体来说,我国东部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

7、口比重越高7有关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8下列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A B C D题 号12345678答 案二、综合题9.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

8、,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右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城镇人口比重(%)2000年2005年苏南地区59.667.0苏中地区37.746.3苏北地区31.239.5(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C苏

9、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10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50%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两个方面。(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两个方面。(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知识清单城市化的内涵环境问题统

10、筹发展调整行政区划小城镇建设体制和政策存量土地基础达标练1B2.C3.B江苏省由于缺少特大城市,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增强了核心城市的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苏锡常与南通、泰州间的联系增强有利于跨江发展,从整体上会提高苏南的发展水平,促进苏中的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4D江苏省着力把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做强、做大、做优、做美”。5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海平面上升,不仅会淹没沿海低地,增加自然灾害,也会破坏地下水资源。方法技巧练D调整行政区划的目的是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根据合理、集中、有

11、效的原则,乡镇的平均人口得以增加。综合提升1A2.C第1题,广东产业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工业的主力军,错;提高住房、教育、医疗以及消费品的价格,只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买不起上述产品,反而抑制了消费,与扩大内需的目的背道而驰,错。第2题,目前珠三角地区受金融风暴的冲击,工厂倒闭,失业人口增多,农民工被迫大量返乡,错;临近港澳,交通便利,是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之一,错。3B4.D5.A第3题,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是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廉价劳动力,承接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图中模式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重为50%,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第4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

12、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成本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第5题,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应当一方面将失去成本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6D7.B8.D第6题,由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第7题,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西藏城市化水平低。第8题,解答的关键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理解。9(1)城市

13、化水平不断上升;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3)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4)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弄清江苏省城市化的时间差异,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