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98666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整合知识之问答题整合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问答题专题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2、意义类: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3、特征问题A、地理特征描述型。把握不同地理要素的描述角度。(1)地形(地貌)特征描述:海拔、地势(地形倾斜方向)、地形的类型构成、地形的空间排列方式。例:新疆的地形特征:以山地和盆地

2、为主,山地和盆地南北排列,构成“三山夹两盆”的态势,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原因分析从内外力作用)(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4)河流水文特征(见河流专题)(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农业各部门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

3、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7)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B、分布规律描述型。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的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上海宝钢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

4、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C、成因分析型。(1)自然地理要素成因分析。如盐度、气温高低等分析(见前面相关专题)。(2)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气候、地形、河流、人类活动角度综合分析(见前面相关专题)。(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的成因分析。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季节变化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河水补给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等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如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分析,用“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进行逻辑分析。海上出行与风浪有关:温差大(如冬季)气压

5、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D、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区位等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E、解决措施型。不论哪类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要明确原因,对症下药;要点要尽量多;措施可以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经济手段、工程技术手段等,地理学科重点答工程手段。水、石油、矿产等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还可以从开源、节流上思考;国际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以答国际合作和地区合作;自然灾害的解决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理等

6、。4、原因分析类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 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5、其他典型问题(1)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

7、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2)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3)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

8、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5)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6)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7)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土

9、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8)、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

10、;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9)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二、问题地理专题(环境、生态)1、农业问题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11、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2、工业问题废气:矿物燃料燃烧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致

12、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3、工程建设问题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4、旅游活动问题:(略)5、生态问题(1)水土流

13、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a(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典例:甘肃南小河沟)。 b.(南方丘陵山区)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整治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东北地区: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

14、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干旱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a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b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变式:南亚塔尔

15、沙漠的成因:a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难以成云致雨。b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c西南季风不易到达;d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a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b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a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原因)b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a)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b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c)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