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983604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刘禹锡一、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

2、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B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营造了一幅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的特征和生活趣味。C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D颈联中作者的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上,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本联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

3、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2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4、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二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C“名惭”意为自己的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E诗人以“回雁”“断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刘禹锡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

5、心,月明千万里。注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C“知君当此夕”中的“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D尾联写诗人与友人虽然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距离遥远,但都在月下牵挂彼此。E颔联和颈联,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的思念。6本诗前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答:

6、答案精析1BEB项“营造了一幅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错,应是描绘了秋日中午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的详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E项“托物言志”错,尾联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2(1)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以蝶飞衬托晚禾秋草之静。(2)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3)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3CEC项“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辞,表达了诗人对柳士师的敬重之意。E项“反衬”不恰当,应为正衬,以哀景写哀情。4(1)内容上:相同点:情感相同,都是抒发离别之愁绪。不同点:对象不同,柳词抒写爱人离别之愁,刘诗抒写朋友离别之愁。(2)艺术手法上: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不同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或者答“有所思”一语双关)。5CDC项“如约”一说无依据。D项漏掉了在越州的元稹,是三人的彼此思念。6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首联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颔联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颈联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