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考综合探究-闽南方言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8350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中考综合探究-闽南方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泉州中考综合探究-闽南方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泉州中考综合探究-闽南方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泉州中考综合探究-闽南方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中考综合探究-闽南方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中考综合探究闽南方言与泉州俗语1、闽南方言的文化特征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变化都是以闽南方言做载体的。所以,研究闽南文化,不能不抓住闽南方言的形成和传播。如被称为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南音,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使用闽南方言字音演唱的。又如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无一不是如此。闽南方言的形成是与闽南民居的形成同步的。从闽南方言的特征看,它保留了上古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这些特点,据林教授研究,在魏晋时期的北方话中已不存在。因此,魏晋之后形成的汉语方言就没有闽南方言的这些特点。为此,林华东教授认为,闽南方言的格局早在汉魏之时就基本奠定,此后的晋朝、南北朝、唐、宋各个时代中原汉人的不断入闽,使闽南方言不

2、断丰富和发展。入闽汉人有两种类型:一是避乱而来的,是被动的;二是主动而来,寻找发展机遇的(如唐宋王审知入闽)。这些主动入闽的汉人带着当时中原优势文化,在与福建土著结合的过程中,较好地保持竞争、发展的优良心态,同时也孕育着包容和开放的文化心态,使古代闽南区域文化和经济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这种敢拼爱赢的传统精神,激励一代代闽南人,足迹遍及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其他地方。闽南方言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和特征,也语随人行冲破闽南区域,走向世界其他地方。台湾的开发主体是闽南人,他们带去了闽南方言和方言所体现的文化,从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见,台湾文化与福建闽南的文化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其文化的载体闽

3、南方言与福建的闽南方言完全一致,哪怕是遭受日据时代的日本文化的冲击,还是在两岸隔绝几十年之后,台湾闽南话都不变其宗,其承载的闽南文化也保持着纯正不变。闽、台之间地缘邻近,语缘、血缘、神缘、文缘完全一致。闽南方言是维系两岸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纽带,是两岸相互认同的标志。加强闽南方言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研究,就是加强闽南人包括台湾人的历史和演变足迹的研究;就是深刻理解和领悟闽南文化特质的入口,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闽南文化和闽南学的研究,将更好地发掘和弘扬闽南精神,推进海内外闽南人的合作和发展,促进海峡两岸的认同和共识,促进祖国的和平与统一,为新世纪的经济、文化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综上所述,闽南方

4、言的文化特征包括:地域性、古老性、海洋性、融合性、凝聚性。2、泉州俗谚的特点泉州方言俗谚概括起来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押韵上口,流畅回环。例如:清明谷雨,寒死虎母。(气温还很低)惊七月半水,无惊七月半鬼。(七月半前后常闹水灾)一时想无到,终身苦到老。(一失足成千古恨)山顶鹧鸪獐,海底马鲛鲳。(四种最佳的山珍海味)佛靠扛,人靠装。(菩萨靠人抬才显灵,人靠装扮才好看)厝内无猫,老鼠跷脚。(群龙无首,一切无序)细空不补,大空叫苦。(小问题不解决,发展成大问题就难办了)二是形象生动,明快简练。例如细汉偷*针,大汉偷*杉。(细汉、大汉:小时候、长大成人。*te41、*ka24:拿、扛。小时候会偷针,长大了就

5、会盗杉;比喻要从小加强教育,不能放任不管。)济牛踏无粪。(济tsue22:多。意同三个和尚没水吃)老戏旦跋倒也是科。(跋倒:摔倒。科:戏剧举止动作。意指有真功夫的人,偶有差错,也能设法解救。)猪仔贪别人槽。(自己的不吃,专门贪吃别人的)鸭母装金原扁嘴。(本相难看,再打扮也没用)要嫁才缚脚。(临渴掘井,临阵磨枪)白白布染甲黑(被冤枉,被诬陷)三是涵义丰富,耐人寻味。例如:孔子公不敢收隔暝贴。(谨慎的人,不随便承诺)吃不值睏补。(吃饭不及睡眠重要)钱不趁,猪哥做马骑。(趁:赚。意即不为势利所屈)指头仔伸出有长短。(比喻事物之间存在差距是正常现象,教人要体谅人,不要强求一律。)一罕过三冬。(罕:闪。喻指时间不等人,宜趁热打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