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98319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册和四册校本计划和备课(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株董路小学2016年上期二年级四班校本教学计划 执教者:郭江南一、指导思想: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粹,诵读和学习一定的古诗文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精神,有利于提升个人素养,陶冶个人情操。自古以来,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课改下,对教材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古诗文作为教材组成的一部分,对其分析也不可忽视。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宗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材。让学生读有趣的故事,做爱读书的人,爱语文、广读书、读好书,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大部分学生能

2、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小组合作学习。三、教材分析: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

3、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三、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

4、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四、具体措施:1、经典文章的诵读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不要求背诵,强调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于不知不觉中达到熟能成诵、成背。每天早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十五分钟的诵读。还可开展亲子诵读活动,让孩子在与家长的共同诵读中不仅学习了语言,还增进了母子或父子的亲情关系。2、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整合,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潜心指导学生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3、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兴趣的引导。不能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读多少本

5、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让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五、内容安排及课时安排:内容:共30课。每课包括古诗、语海拾贝、美文欣赏和千字文。每课2课时 共 60课时 2016年2月第一课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古诗风和千字文,理积解其大概的含义。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4、积累“AABB”式的词语。欣赏优秀作品小池塘。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 谜语导入:1、出示谜面:风儿见它让

6、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自然现象)2、揭示课题:风。看看古人是怎样写风的。二、学习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 风唐代 作者: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不会读的问一问同桌。要求:读准、读顺。3、指名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4、理解古诗的意思: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5、想一想:风还能怎样?6、背一背。三、词语积累:1、课件出示词语: 明明白白 马马虎虎 忙忙碌碌 三三两两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2、读一读这些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的特点:“AABB”式的词语。3、还

7、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看谁说得多。四、美文欣赏: 1、自由读一读全喜欢上。说一说:小作者究竟喜欢什么?为什么?2、小朋友,你喜欢什么?说一说吧。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古诗风。2、全班背诵。二、学习千字文。1、什么是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儿童文化课本。以后仿效千字文,先后又编写了百家姓、三字经又称“三百千”。经千百年教学实践,在诸多启蒙书中唯有“三百千”最为普及和最受欢迎。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2、课件出示千字文: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3、学生自由读准、读顺。4、理解诗句: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

8、:大也;荒:远也;盈:充满;仄:意为太阳偏西;诗句的意思:宇宙广大无边。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5、背诵这几句千字文。三、美文欣赏:1、教师范读小池塘。2、说一说:小池塘的水波,像;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白云倒影在池塘里,像;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第二课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古诗劝学和部分千字文,理积解其大概的含义。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

9、并从中受到熏陶。4、继续积累“AABB”式的词语。欣赏优秀作品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

10、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教师领读。3、学生自由读诗。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5、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古诗的意思: 1、注释: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11、 2、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这首诗告诫我们: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解说: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四、积累与欣赏: 1、继续积累“AABB”式的词语。2、欣赏:早安,小松鼠。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古诗劝学。2、全班背诵。二、学习千字文。1、课件出示: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2、学生自由读准、读顺。3、理解诗句:

12、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4、背诵这几句千字文。三、美文欣赏:1、教师范读太阳,你是粉刷匠吗。2、说一说:太阳把沙滩刷得,就像;把大海刷得,就像;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就像。3、说一说:太阳还刷了什么呢?第三课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古诗古朗月行和部分千字文,理积解其大概的含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3、欣赏优秀作品会飞的叶子和鸟岛。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1、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我的诗歌课堂,你们都会

13、背诗吗?(会)我也会,请听好了!师直接范读古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吗?(揭题,板书,指导识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李白),他生活在哪一个朝代?(唐朝),请大家大声地读一遍课题,然后想想再举手告诉我,这首诗中写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什么?(月亮)以前,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写月亮的儿童诗,小小的船,还会背吗?(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2、叶圣陶爷爷小时候看到弯弯的月亮就把它想象成了小小的船,那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圆圆的月亮他又想到了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就藏在他写的诗句中,请大家赶快打开书本去读一读他写的诗句吧!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查字典,根据课文内容来推测等现在可以借助拼音,或者是举手问老

14、师。)二、初读古诗。1、古朗月行唐代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2、生自读诗句,师巡视指导。过渡:我发现大家刚才都读的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指名读。(注意表扬用的评价语。)过渡:想和他们比赛吗?要想战胜他们也不难,只要你能认出这些生字朋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三、理解古诗: 1、【注释】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青云:白云。2、诗意: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3、试着背诵古诗。三、美文欣赏: 1、教师范读:会飞的叶子。 2、说一说:会飞的叶子是什么?四、积累好词好句。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古诗古朗月行。2、全班背诵。二、学习千字文。1、课件出示:金生丽水,玉出昆冈;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2、学生自由读准、读顺。3、理解诗句:金生丽水,是指金子出自云南丽江。或者金子生于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