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97928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Word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目录51.陈子昂感遇52.李商隐落花宋祁落花53.赵嘏长安秋望54.崔湜边愁55.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雍陶送蜀客56.曹松南海旅次57.白居易琴茶58.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59.裴磷裴给事宅白牡丹白居易惜白牡丹60.元稹高荷61.李中舟次彭泽62.高骈风筝63.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64.杜荀鹤闽中秋思65.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66.温庭筠赠少年67.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68.崔道融梅花69.崔道融溪居即事70.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71.张仲素秋闺思施肩吾望夫词72.李中舟次彭泽73.寒山杳杳寒山道74.

2、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75.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76.刘沧江楼月夜闻笛77.万楚骢马78.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 / 79.徐通春日闲居80.陆龟蒙离别81.张乔书边事82.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85.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听晓角86.顾况听角思归87.戎昱耒阳溪夜行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89.元稹送孙胜沈宇武阳送别90.张仲素秋夜曲91.薛媛写真寄外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93.孟郊秋怀(其二)94.崔涂除夜有怀95.王勃别薛华96.韩偓春尽97.马戴楚江怀古98.吴融华清宫李约过华清宫99.李益汴河曲皮日休汴河怀古1

3、00.卢照邻雨雪曲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兰若:均为香草名。芊蔚:花叶茂盛状。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发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

4、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或答比兴(2分)。前四句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零写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2分)。5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落花【宋】宋祁

5、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注】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之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惜花伤春之意。不同点:李诗有

6、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伤。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

7、情色彩,倍增了执着之意。5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长安秋望赵嘏(g)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

8、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参考答案A【解析】“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这句是眼前所见实景,不是联想。5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边愁崔湜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崔湜(sh),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腓(fi):枯萎。1本诗一、二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最后一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

9、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5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

10、,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思念故乡之情。2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5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诗人简介曹松,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曹松为诗,学贾岛苦吟。“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义里言怀),是其自我写照。工五言律诗,炼字琢

11、句,取境幽深,也有点接近贾岛,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正代表他的这种诗风。题材狭窄,不外乎叹老嗟卑,旅思离情,很少接触社会问题,而己亥岁二首中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却历来传诵不衰。有诗1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时,编作曹松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注】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6分)2请结合全诗主题,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

12、果如何?(5分)参考答案1(分)颈联初句写晨景,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描绘了一幅羁留之地日复一日的凄清画面。(3分)颈联通过描写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归思之情。(3分)2(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1分)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至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3分)5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

13、答问题。琴茶白居易兀兀奇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和乐貌。渌水:琴曲名。蒙山:茶名。即蒙山茶。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做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一二句总起全诗,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分)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

14、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只写“总起总用”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2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5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过融上人兰若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1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4分)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