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977239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承办单位:XX市第四中学法人代表:向宏文拟建地址:XX市XX新区建设性质:扩建估算投资:2430万元1.2 项目单位概况XX第四中学创建于1979年,学校现有占地面积3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900多名学生,118名教职工,是新区内唯一的一所市直初级中学。学校始终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州级教研课题,教育教研论文获奖和发表共计300余篇,学生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教学质量连续六年名列全市前茅,学校以优异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省“校务公开

2、”先进单位、“先进基层教育工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州“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市“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等60多项荣誉。1.3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XXXX工程咨询公司资质等级:XX级资质证书:XXXXXXXXXXXXXX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4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主席令第45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主席令第52号);3.湖南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4.XX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中共XX自治州委、XX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州的决定;6.XX州统计年鉴(2008年);

3、7.XX市统计年鉴(2008年);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XX市城市总体规划;10.建设部2000年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11.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标准;12.调研资料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3.公司与项目单位签订的咨询委托合同。1.5 研究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的基本要求,对本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教育需求分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的内外部条件、项目技术方案、环境保护、项目招标、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和建议。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与数据名称单位指标

4、备 注1建筑面积121002用地面积36500学校总用地面积3建设期月164估算总投资万元2430不含征地费5资金来源万元2430财政配套1.7 简要结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XX新区开发的深入,XX市城区面积已实现翻番,城市人口也在迅速增长,XX市城区现有的中小学布局和教育设施容量已不能满足群众对优质化教育的需求。在XX新区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中小学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实际教育容量与需求差距甚大的背景下,提出XX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各项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符合当地有关规划,项目的建设实施,较大缓解了XX市城区(尤其是XX新区)初中教育设施不足的现状,降低初中辍

5、学率,促进XX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又能促进四中自身的壮大和发展。项目得到市人大、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条件基本齐备,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方案科学可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XX市概况2008年,XX市实现生产总值5438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862万元,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4733万元,增长0.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6231万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9994元,同比增加2410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39.

6、7:53调整为6:37.7:56.3。全市实现财税总收入(不含基金)37481万元,同比增长6.3%,一般预算收入24168万元,下降1.4%;财政支出66448万元,增长11.9。2008年,全市“两基”顺利通过州检,并被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全州“两项督导评估”先进县市;市职业中专被认定为“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民办教育跻身全省“民办教育综合先进市县区”行列;教育目标管理连续6年荣获全州一等奖。2.1.2 项目提出背景1.XX市教育资源状况近年来,XX市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普九”教育连续七年复查达标,“两基”目标顺利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据XX统计年鉴(2008年),XX

7、市共有各类学校187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完全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小学106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45所。各类学校教职工5312人,其中普通中学1522人,中等职业学校730人,小学1480人,特殊学校38人,幼儿园634人,其他908人。2.XX市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09年,XX市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共同发展。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管理体制更趋合理。2009年,全市按照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紧紧围绕“加

8、快发展、深化改革、确保稳定”这一基本思路,着力创建均衡教育、和谐教育、优质教育、平安教育、满意教育,聚集建设教育强市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三是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逐年改善。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全市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规模偏小,办学条件较差。全市城区小学共12所,其中校园用地面积10亩以上的小学仅3所,而10亩以下的有9所,占75%。这些小学多数达不到规定的基本设施标准。目前全市小学生均用地面积只有6.73,而国家相关规定为1726。以市一小为例,该校校园用地面积仅10

9、亩。现有16年级学生1953人,学前班生399人,合计2352人。生均用地面积约3.5,仅为国家规定的下限标准的1/5,与之相比更为困难的是城区的大部分小学周围已没有扩建发展空间。小区建设与教育设施建设不配套。随着城市扩容与建设步伐加快,许多新建居民小区已经形成,但区域内没有进行相应的教育设施配套,学生难以就近入学,加大了交通压力,增加了不安全因素,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许多不便。如峒河街道辖区大田社区内新建设水畔铭城和湘泉城市花园两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分别为18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住户总数约为2100户。按户均三口人计算,两个住宅小区居民人数合计应在6300人以上。根据湖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中

10、第七条的规定,“各城市新建四千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必须配置小学,八千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其基建经费应纳入该区的开发计划”。XX市类似的住宅开发与教育发展不配套的现象广泛存在,教育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的状况,令人堪忧。择校现象严重,人为加重中小学的学位压力。当前,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家庭关注的焦点。让子女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程度已成为衡量父母责任心的标尺。这种愈演愈烈的风气,使一些家长认为的名校人满为患,实际上降低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外来人口子女的就学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外来人口子女数量增长快、生源流动性

11、大,给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确定办学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部分企业和单位的子弟小学拆并,加剧了小学学位的紧缺状况。2005年以来,已拆并的企业和单位子弟小学有245队子校、吉大子校、州工程公司子校、405队子校、湘运子校等,移交学生878人,减少校舍面积8182平方米,减少学校用地25757平方米。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投入不足。根据市教育局统计的数据反映,城区教育投入明显不足。2005年、2006年全市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分别为1400万元和628.1万元。而对应的年份城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别为197.5万元和152万元,其中2005年城市仅为农村的14.1%,2006年为24.1%。3

12、.项目提出背景XX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79年,位于XX市人民南路,是新区唯一的一所市直初级中学,也是一所师资力量较强、学习氛围浓郁的治学良校。XX四中教学区占地共45亩,有30个教学班,1900多名学生,原有两栋教学楼31间教室,但在2008年11月拆除了一栋教学楼(15间教室),现只有一栋教学楼16间教室。有综合楼一栋,主要作为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和其他功能室及办公室,因拆除了一栋教学楼,综合楼现已全部改作教室,所有实验课已无法开设。另有寝室、体育场、礼堂(兼学生食堂)等相关配套设施。学校平均每个班65人,不符合平均每班50人的标准,拥挤的教室也不利于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学校办学硬件设施远

13、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同级学校,使学校的发展一直受到了很大限制。随着XX新区开发的深入,新区人口快速增长,就学需求也在逐年增长。XX四中从2005年开始,在校学生数以每年近200人的速度递增。随着XX新区规模的扩大,而新区内只有XX四中和雅思民办中学两所初级中学,现有的办学规模合计约3600个学位,其中雅思中学还是面向全州招生的。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教育需求,XX市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关于四中扩建刻不容缓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州市人大代表进学校、看现场,采取多种形式督查督办,积极督促市人民政府制定相关方案抓紧扩建落实,并组织相关工委成立督

14、查组,对落实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8年,XX市实现生产总值5438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862万元,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4733万元,增长0.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6231万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9994元,同比增加2410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39.7:53调整为6:37.7:56.3。全市实现财税总收入(不含基金)37481万元,同比增长6.3%,一般预算收入24168万元,下降1.4%;财政支出66448万元,增长

15、11.9%。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9010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8078万元,分别增长18.3%和1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83元,增长7.4。虽然如此,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较弱;工业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农村和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后劲不足;就业和再就业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究其原因,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XX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XX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教学设施,不仅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XX四中扩大初中招生规模,缓解城区入学压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2是XX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XX市2009年教育工作目标是:1.基础教育: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年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