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课堂教学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7689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诗两首》课堂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商隐诗两首》课堂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商隐诗两首》课堂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商隐诗两首》课堂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诗两首》课堂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李商隐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李商隐诗两首课堂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粒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真是恰到好处地证明了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千差万别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比较偏远的地方,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学生的差异更是严重。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是说我们在如此众多的学生当中,又面对着如此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我想这是目前摆在我们每一个老师面前摆的一个很严峻的话题。锦瑟,是李商隐的比较隐晦的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

2、诗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本首诗又是最不易理解的,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评家莫衷一是,如此朦胧之诗境,怎样处理才合适呢?对这首诗的情感和主题是不是非要学生探个究竟呢?这就得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于是,这首诗在教学上我做了如下处理。第一,呈现目标。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通过导语让学生基本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作特色;体会这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并能背诵这两首诗;体会李商隐诗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认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我认为这几个学习目标是几个具有层次性的具体问题,我在上课时就出示给了学生,以激起学生的思考,明确本

3、节课要学什么,达到一个什么程度。第二、自学检测。我让学生带着上述呈现的教学目标,自读这首诗,先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一定要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说明去读,将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写在诗歌的旁白处,以待下一步交流发言。此时,教师在学生间巡视学习效果,并注意积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感悟,能感悟到的,教师就不用讲了,我只是关注那些学生心存疑惑或有质疑的地方。第三、朗读与交流互动。通过学生几分钟的朗读,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上面的教学目标逐个交流学习体会与心得。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与互动,我发现这两首诗的情感表达

4、、表现手法、诗意的理解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整节课我只讲了这一个问题,我只是提示了这样两点:首先,“杜宇啼春”与“锦瑟”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悲慨,难言的怨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出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诗人达到了诗境的高潮。其次,“海月”“泪珠”与锦瑟是否也有关联呢?瑟宜月夜,情怨幽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是可以窥探的。颈联两句所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尾联的“此情”更是意境深远,与开端的“华年”遥相呼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这样一来,学生对全诗的意境彻底明白了。所以学生伸手努力就能摘到果实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摘,要不断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力争做的,是能够深入浅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并有成就感。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文学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