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7661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本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 2019.12.22 10:20-11:5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夏商君主依据当时的“天命说”,宣称自己得天命。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天对于任何部族都是公平的;周朝建立后,周公又提出周的先祖们长期得到天的信任,因而能配命于天。这反映出 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逐步分离 B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 C周朝继承了商代的中央政治体制 D宗法制确保了周朝王权继承的稳定性2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

2、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A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 B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C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 D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3.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C统治者实施德主刑辅政策 D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4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

3、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确立起皇帝制度 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 D加强了基层治理5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6.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商鞅被后世人所指责的重要原因,但当时如果开放商业流通,会使秦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其他国家。使得贫穷的秦国更加贫穷,根本无法在诸侯中立足,更谈不上统一大业了。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A实现了秦国

4、富国强兵的目标 B奠定了秦朝统一大业的基础C树立了后世以农立国的典范 D结束了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7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当时 A儒学的影响力减弱 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 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 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 8盛唐时期长安人口增长明显,总数约70万,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京官和京吏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A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C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D

5、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9. 宋宁宗时,朝野对任用史嵩之为相不安,大臣王迈在轮对时大谈“君不可欺天”,指斥宋宁宗“厚权臣而薄同气,为欺天之著”。宋宁宗深受感动,“为改容”,并罢免了史嵩之的职务。这一事件表明宋代A大臣与皇帝存在尖锐矛盾 B理学影响了政治发展C士大夫利用神权制约皇权 D. 士大夫政治备受重视10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命题时“并不以儒书为限,多杂出于老庄之书”,出现了“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的情况;对于考生的答案,在形式或内容上不做严格规定和限制。这表明北宋时期A佛道思想开始传播 B儒学逐步失去正统地位C科举考试更加规范 D统治者文化政策较宽明11明代中后期山东兖州府,“土宜木棉,贾人转鬻

6、江南,为市肆居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农产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C山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D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贸易12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13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

7、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B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C经济重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14. 1902年,续改内港行船章程规定: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 如果遇有浅水河道,不便通行,“即行禁止英轮(或日轮)行驶该河,但华轮亦应一律禁止”。 上述规定 A使洋货畅销中国内陆 B扩大了外国的租界管辖权 C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 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15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显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匮。懒惰,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

8、已矣”,最贴近该观点的解释是A彻底革除了社会陋习B挑战传统陋俗,进行社会改革C女性的主体意识薄弱D传播人权意识,拯救民族危亡16. 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17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

9、出A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B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18. 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魏源 A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B. 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C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 D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19. 1890年,福建省设立福州织布局。“招集织徒,市购织具,量给伙食,限以三个月学成,领机归织。数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织布20余匹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福州A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纺织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雇佣劳动关系已普遍存在 D列强入侵瓦

10、解了传统经济20. 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最初加入的20人均为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百分之六十以上;1911年黄花岗之役,“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等地回来的华侨估计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七十二位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侨。这反映出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2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该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区银行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的这一举措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C有助于民族工业走

11、出困境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22下表为19411944年东北伪满洲国官方报刊盛京时报社论涉及的主要区域和次数。 这一时期的社论主要为战事服务,标题大多为口号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区域伪满日本英美国统区东南亚其他1941842102194212250312223401943154471019172119441021192216总计38611252444279A东南亚和英美次数的增多与中日关系缓和相关B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导致社论相应减少C抗战期间该报被纳入日本报业的战时宣传体系D涉及日本社论减少表明伪满逐步摆脱傀儡地位23对于抗美援朝的决策,毛泽东曾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

12、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由此可见,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B防止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C维护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果 D履行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义务24.右图为画家钱松岳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名为水上高歌丰获归的年画。该作品A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B描绘了当时农业合作化的劳动场景C用文人笔墨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D其创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2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24.2%上升到1991年的59.2%。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64.5%下降到1995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相应由351%上升到39.7%。这说明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6.古希腊建筑虽然以神庙为主,但神庙外部所排列的柱子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从不拘泥,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如伊瑞克缇翁神庙南端的大理石石柱就是以少女像雕刻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