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97588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选43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真题典例1.2014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

2、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3、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读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宋应星全面搜集整

4、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牛顿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可概括出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背景”结合二人所处的时代分析。第(2)问,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22013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5、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

6、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

7、态度,并予以评析。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解析第(1)问,注意概括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持怀疑态度”“观测结果证实了爱

8、因斯坦的理论”,联系爱因斯坦20世纪阐发相对论的贡献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一中“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材料二中“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进行判断。联系时间“1917年到1923年”“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判断与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的旗帜有关。从材料中“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判断受一战的影响;“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判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意从合理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的予以回答。考向分析2017年高考命题中,题型、难度、分值会保持不变,因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高考中可能会更关注中国科学家,复习备考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9、仿真练习1.2016张家口测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覼(叙述)。善医,即以医自居。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材料二时珍曰:“,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 ,沉者为。 曜仙谓白花者为,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

10、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材料三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

11、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的治学特点。答案(1)因素: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科举受挫;博学。 (2)问题: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药性记录不准。(3)解决: 研读;请教;实践;总结。(

12、4)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析第(1)、(2)、(3)问主要依材料信息归纳,注意表述要准确。第(4)问,要在前三问的基础上回答。22016石家庄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目前可知的天演论是我国最早介绍进化论的读物,1898年由严复用文言文翻译出版。天演论译自赫胥黎介绍达尔文思想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非物种起源的原作。严复翻译此书加了许多注释与评论,而其目的显然是社会学理由更多于生物学的爱好。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然而,一个事实是,赫胥黎坚定地维护生物达尔文主义、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并认为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不适用进化竞争

13、的规则,而严复在翻译时把这些内容全部删去了。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而一位名叫胡洪梓的安徽人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事实上,最早在中国介绍进化论的严复在晚年对进化论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他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1)根据材料,严复对于进化论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

14、及所学知识,说明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化:初期将进化论运用于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认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主张学习西方;后期认识到不能完全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国种特性。原因:初期是因为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经济、政治的先进;后期是看到了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及中国人在宣传西方文化时对中外文化的片面认识。(2)影响: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传入中国,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成为反对封建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归纳即可,如第一段将生物进化论运用于人类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主张学习西方,第三段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性,主张不能完全放弃“旧法”;第二小问要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征和严复自身的经历来分析。第(2)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进化论对中国的影响,可根据第二段分析,同时应关注梁启超、胡适、陈独秀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