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975454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美术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美术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

3、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3、八字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论。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3、理解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四、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组 织 教 学:2分钟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导入探究课

4、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讲解关键词“形”“神”新 知 探 究:34分钟环节1: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

5、次分明,造型生动。环节2:敦煌莫高窟壁画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环节3 中国古代人物画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

6、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 设疑、讨论、解疑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2、图片: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 元代 倪瓒 六君子3、 小组讨论抢答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

7、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组代表发言:1、2、3、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颗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

8、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颗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环节5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

9、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三 课堂小测试:(5分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四 课堂小结( 4分钟)1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