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97398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使用、工作原理二、气液分离器的作用三、气液分离器的安装位置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气液分离器的容积设计 气液分离器回油孔的设计 气液分离器均压孔的设计 气液分离器评价试验步骤和判定标准 气液分离器的图纸 气液分离器设计和使用的雷区 气液分离器的选型对照表 气液分离器错误的安装引起的故障 (案例)一、工作原理饱和气体在降温或者加压过程中,一部分可凝气体组分会形成小液滴随气体一起流动。 气液分离器就是处理含有少量凝液的气体,实现凝液回收或者气相净化。其结构一般就是一个压力容器,内部有相关进气构件、液滴捕集构件。 一般气体由上部出口,液相由下部收集。气液分离罐是利用丝

2、网除沫,或折流挡板之类的内部构件,将气体中夹带的液体进一步凝结,排放, 以去除液体的效果。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液比重不同,在一个突然扩大的容器中,流速降低后,在主流体转向的过程中 气相中细微的液滴下沉而与气体分离,或利用旋风分离器,气相中细微的液滴被进口高速气流甩到器壁 上,碰撞后失去动能而与转向气体分离。下图是空调使用的气液分离器二、气液分离器的作用1. 把从蒸发器返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分离成气体和液体,仅使气体回到压缩机,从而避免液态制冷剂进 入压缩机破坏润滑或者损坏涡旋盘。(以防止压缩机液击。)2. 使气液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回到压缩机,它可以暂时储存多余的制冷剂液体,并且也防止了多余制冷 剂流到压

3、缩机曲轴箱造成油的稀释。因为在分离过程中,冷冻油也会被分离出来并积存在底部,所以在 气液分离器出口管和底部会有一个油孔,保证冷冻油可以回到压缩,从而避免压缩机缺油。注:如果能保证蒸发器出口的冷媒总是气体的状态,也可以取消气液分离器。原则上讲,所有的热泵产品都应该增加气液分离器,单冷机型视情况决定,一般建议使用。3. 一般情况下12000W制冷量(5匹及以上的空调)需要气液分离器,而涡旋压缩机本身不带储液罐,则 另外要增加气液分离器,旋转式压缩机本身就带有储液罐。旋转式压缩机 涡旋压缩机三、气液分离器的安装位置1. 单冷用:安装在蒸发器的出口管和压缩机的入口管之间。2. 热泵型:安装在四通阀的出

4、口管(总是低压、低温的管)和压缩机的入口管(吸气管)之间。注: 气液分离器尽量靠近压缩机安装,有四通阀的安装在四通阀和压缩机之间,有过滤器的安装 在它和压缩机之间。避免上图的安装正确的安装单冷机的安装位置冷暖机的安装位置四、气液分离器的容积设计气液分离器必须有足够的容量来储存多余的液态制冷剂。特别是热泵系统,最好不要少于充注量的50%,如果有条件最好做试验验证一下,因为用毛细管在 制热时节流,可能会有70%的液态制冷剂回到气液分离器。还有高排气压力,低吸气压力也会让更多的 液态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器。用热力膨胀阀会少一些,但也可能会有50%流到气液分离器,主要是在除 霜开始后,制冷剂会大量流过蒸

5、发器而不蒸发从而进入气液分离器。在停机时,气液分离器是系统中最 冷的部件,所以制冷剂会迁移到这里,所以要保证气分有足够的容量来储存这些液态制冷剂。有效容积V:汽液分离器出口管入口到底部的容积,见图1,有效容积示意图。(后面有容量与能力的对 照表)V (cc)=最大制冷剂注入量(g)mX以上例子:一套120柜机最大充注量约为8000gF =5000V(cc)即5升 注:最大制冷剂注入量:室外机制冷剂注入量最长配管时的追加制冷剂注入量。最大制冷剂注入量要 考虑到系统允许的油重比,在不符合压缩机规格书的情况下,必须与压机厂家做沟通并书面确认。大:制冷剂R22在0C饱和液态情况下的比重,R410A为。

6、 :安全系数。由于高压腔压缩机抗液击的能力差,所以当选用高压腔压缩机时需要与压机厂家进行充 分的沟通。无论如何,最终还需要根据实验进行容积确认,具体实验方法见后面叙述。五、气液分离器回油孔的设计气液分离器基本上是把从蒸发器返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分离成气体和液体,仅使气体回到压缩机。但 是被分离下来积留的液体冷媒中会溶入油,因此有必要使油回到压缩机,保证压缩机内的油量给涡旋部 件的供油。 为了回油,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是设计成通到气液分离器底部的弯曲形状,再在弯曲部分的侧面设计一 个回油孔,使附着油的液体冷媒回到压缩机。回油孔大了回油会变好,但是液体冷媒的回流也会变多, 从而导致油被稀释(油的润滑作用

7、降低)涡旋部会异常磨耗,压缩机就可能出故障。 回油孔小了回去的液体冷媒会减少了,但是因回油也减少了,机内就会供油不足,由于涡旋部的供油不 足,就会出现异常磨耗,从而导致压缩机出现故障。 因此回油孔径要保证压缩机内的油量,且要抑制液体冷媒的回流使之达到油稀释的规定以下,有必要设 计合适的孔径。 气液分离器的回油孔径是否合适,可以通过测定在各运转条件下的压缩机底部的温度(油的温度)和蒸 发温度的差是否达到了下列的值来判断。 气液分离器的孔径是否合适,可以通在气液分离器及机上装一个可以看到液面、油面视镜的液,在除霜 运转及关机后的初始运转时可以看到压缩机的油面来判断。在压缩机的油面比规定的低,气液分

8、离器的 液面很高时,追加回油孔使这部分混着油的冷媒液体回到压缩机。这个回油孔的追加要总是能保证油面。 加大下面的回油孔径的方法是有的,但是因为在液面较低时总是冷媒液体回量很多压缩机的油被稀释, 润滑油在制热低温条件下产生两相分离,下部油浓度低的冷媒、上部油浓度高的冷媒液体积留着,所以 为增加压缩机的信赖度追加多个(油浓度的冷媒的位置)回油孔(直径)来保证压缩机的油面。建议为超低温设计的机组在做回油孔设计时,采用多回油孔的设计方法(回油孔分散到合适的高度,这 样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回油孔的总面积和一个孔时相同),如图2,多回油孔示意图。六、气液分离器均压孔的设计1气液分离器的压力损失尽可能小

9、。冷冻油和制冷剂的流量由出口U形管的尺寸控制,所以它的尺寸也决定了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因为 进入出口管的制冷剂是高速的。气液分离器出口管的均压孔径是按以下计算的。均压管孔径面积(mm2)=出口管外径断面积(mm2) X(注)最终的均压孔径的计算,还是根据实验来决定的。 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制冷剂在积存量固定的状态下停下压缩机时,液态制冷剂是不会流入压缩机内的。 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之间安装视液镜进行确认。计算事例设计条件出口管外径:均压管孔径面积(mm2) = 1/4XXX均压孔径(mm)=三(1/4X一初步采用的均压孔,后用试验进行确认七、气液分离器评价试验步骤和判定标准7-1.气液分离器评价试验装

10、如下图3 气液分离器评价试验装置图。7-2.气分的容积评价方法 制冷制热两用以最大冷媒充注量(加上施工现场的追加量)的状态,除霜运转的除霜前、除 霜中和除霜后在气液分离器中积留的冷媒不超过气液分离器出口管末端为容量。 制冷用:以最大冷媒充注量的状态,在蒸发器空气吸入侧的过滤网基本堵塞被假设为最大状 态的条件下进行制冷低温运转,在气液分离器中积留的冷媒不超过气液分离器出口管的末端为 容量。7-3.气分的回油孔孔径评价方法7-3-1测试样品要求以为mm (或者压缩机厂家推荐的值)为标准值,做多种的孔径。 (例)面积换算,有3015标准值1530的5种左右。7-3-2回油孔标准实验判定试验条件:制冷

11、标准实验额定输出(100,变频机最高允许频率)运转大Td控制关闭标准的冷媒装入量运转3个小时以上判定基准: 气温度Td在“Pd-temp + 35C W Td (Td高温侧允许温度一20C) ”的范围内。 注:Td高温侧允许温度是确认压缩机纳入仕样书用的。压缩机油温为“Ps-temp+30CVToilV60C”。*仅对于低压腔压缩机注:对于高压腔的压缩机:Pd-temp+35CVToilV(Td高温侧允许温度一20C) 汽液分离器内的油面(冷媒和油的溶解液)“在回油孔相同高度或以下”。大试验过程中,油面到达回油孔以上的时间在lOmin以内,油面回到回油孔位置的时候, 时间清零,进行再次计算。大

12、lOmin后,若油面继续停留在回油孔位置以上,可以断定“回油孔过小”。 压缩机油面“通常在压缩机最低安全油面位置以上”。判定参考:回油孔过大的时候:“TdVPd-temp+35C ”的情况很多。 回油孔过小的时候:油面高度“达到油孔位置以上的时间很长”这种情况也很多。7-3-3.回油孔启动实验判定代表性条件的试验(7-3-3)合格后,进行制冷标准条件下的冷时启动实验。 试验条件:名义制冷试验,同上。试验方法:实验开始前的停机时间为2个小时以上。启动后到稍微稳定运转为止,观察各视液镜的状况并做记录。判定基准: 油孔位置以上的油面(冷媒和油的溶解液)高度,为启动后15分钟以内。15分钟后, 若油面

13、继续停留在回油孔位置以上,可以断定“回油孔过小”。 压缩机油面通常为最低安全油面位置以上。 无液压缩。通过液压缩音异常振动等进行判定。7-4.气分的均压孔孔径评价方法7-4-1测试样品 回油孔径按照前面方法计算的孔径,制作多种孔径的样品。(例)通过孔面积换算制作一30% 15%标准值+ 15%+30%这5种样品。7-4-2均压孔实验判定试验条件:制冷标准实验大额定输出(100%,变频机为最高允许频率)运转大Td控制关闭标准的冷媒装入量试验方法:第1步:为了使汽液分离器的油面水平达到A2水平以上,强制性的做湿运转。 具体的湿运转方法,是通过调整室内机的过热度(开大内机PMV)控制来进行的。 第2

14、步: 强制性的停压机。第3步: 停机前停机后数分钟内,观察各视液镜的状况并做记录。特别是,要观测汽液分离器一到压缩机的有无液冷媒流入的情况。判定基准:有无液冷媒流入从汽液分离器流入压缩机。判定参考:均压孔径过小的时候:“有液冷媒从汽液分离器一压缩机”的情况很多。 有液冷媒从汽液分离器压缩机的时候 压缩机油面:停机后上升。汽液分离器油面:停机后下降。7-5气分的其他的评价实验条件制作采用通过上述评价后的汽液分离器安装在空调系统中进行所有的试验。 试验装置:同前。试验条件: 制冷运转时:名义制冷制冷过负荷制冷超过负荷制冷结冰条件低温制冷 制热运转时:名义制热制热过负荷制热超过负荷制热除霜条件低温制

15、热/ 极低温 制热内机负荷条件:最大标准中间最小/组合(自动运转) 判定基准:同前述。八、气液分离器的图纸气液分离器设计图纸要求内容项目序号项目要求1气密性实验压力值R22制冷剂系统:,30min无泄漏R410A制冷剂系统:,30min无泄漏2基本耐压压力值R22制冷剂系统:,30min无宏观变形和泄漏R410A制冷剂系统:,30min无宏观变形和泄漏3极限耐压压力值R22制冷剂系统:10MPa,lmin无破裂和泄漏,允许存在不导致泄漏的宏观变形;R410A制冷剂系统:13MPa,30min无破裂和泄漏,允许存在不导致泄漏的宏观变形4内部清洁度要求内部残留异物小于15mg/m2,含水量小于90mg/ m25外观要求不允许有毛刺、锐边、变形等缺陷,漆面无明显划伤6喷涂漆的要求黑色环氨聚脂粉末(管顶端20mm内不喷涂),膜厚以上7有害物等级规定按照ROHS指标规定8重量要求需明确规定9必检尺寸要求必须明确重要装配尺寸为必检尺寸10尺寸公差要求未注尺寸公差按G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