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970966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的15个写作技巧导语: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各位同学是否了解?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记叙文 15 个写作技巧,供各位阅读和参考。一、巧设悬念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 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 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 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二、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 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 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 的

2、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三、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 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 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 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四、穿插流动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 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 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 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 ;后 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

3、,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 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王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 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 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 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五、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 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 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

4、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 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六、曲径通幽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 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 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 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 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 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 是目的,手段要为

5、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 而曲折。七、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 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 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 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 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 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 行的悲壮。又如“蓝

6、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 峰更高大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 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 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 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 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 枝俏”,前句是对

7、比,后句是反衬。八、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 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 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九、铺垫蓄势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 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 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 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 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 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 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8、”原来此篇前面 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 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 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 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 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 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 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 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 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 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

9、垫蓄势的用意所在。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 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 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 适得其反了。十、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 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 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 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 交代前面

10、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 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 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 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十一、镜头剪辑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 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 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 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 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十二、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

11、叫卒章显志, 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 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 术效果。十三、时空交织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 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 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 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 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 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 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 的凯歌。当然

12、,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 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 中。十四、一波三折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 能引人入胜,耐看。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 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 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 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 ;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 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 桨”再兴一波。“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

13、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 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 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十五、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 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 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 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 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 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 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