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7058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什么是视知觉?视觉器官眼睛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并由大脑对这些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结识。人类通过眼睛感知世界的过程叫做视知觉2. 什么是视觉心理学?视觉心理学是建立在生物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大量实验的基本上,研究视知觉的心理过程,摸索人类“看”的过程中如何积极积极地、有选择性、发明性的进行思维的规律。观看的活动是外部客观事物自身的性质与观看者主体的本性之间的互相作用。3. 人的视觉心理有哪些特性?(1)把握基本特性形状人类具有透过少数几种突出的知觉特性见出事物全貌的能力。形状是视觉把握事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要素,它是事物的外部表象,也是我们视觉器官最容易把握的。

2、(2)以往经验的作用新的知觉经验,总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多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过去的某些记忆痕迹总是在互相类似的基本上对新的视觉经验进行干扰。新的知觉经验与过去的形状记忆痕迹相联系,过去的记忆痕迹在互相类似的基本上对新的视觉经验进行干扰。在知觉模糊的形状时,还受语言提示的影响。个人的强烈需求也会使记忆痕迹对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4. 什么是格式塔?它的重要理论是什么?格式塔理论产生于2世纪的德国,是一种心理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珂勒、考夫卡、勒温。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形式、形状、方式、实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有关“对物体的知觉是感知元素的组合”的观点。反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注重外

3、在的经验完全忽视内在乎识”的观点。知觉是有组织、构造和内在乎义的一种整体。当人看到事物时,不必对构成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别地分析然后再组合成整体的判断,而是可以直接整体把握事物的知觉构造。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更加注重意识的作用,主张知觉高于感觉的总合,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合性。5. 完形法则有哪些?图与底;形的群化与整合;视觉平衡;恒常性6. 什么是错觉?错觉的分类有哪些?错视觉是指在视觉感知与客观物理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错视。错觉不是知觉的错误,而是在正常的知觉下产生出来的视差现象。分类有:不对的的直线、面积对比、明暗对比、不对的的角度、光效应、不存在的

4、空间、图与底两视图。7. 什么是构图?构图就是指为了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措施 8. 根据镜头与画面距离,有哪些景别分类?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远景:从远处拍摄,着重体现整体环境和氛围为目的的画面,人物和景物只起到点缀作用;()易于体现整个环境和总体气势,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 (2)适合体现自然景观和群众活动场面。全景:是以体现被拍摄主体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为目的的画面。强调主体与环境的依存性、有关性以及主体在环境中的存在方式。 ()画面有中心内容;(2)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中景:是体现被摄景物或人物的局部状态、以及被摄主体之间的交

5、流,着重刻画动作或情节,对环境只是象征性的交代。(1)集中体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2)这是最常用的拍摄距离,既可以使人物交流得到充足呈现,又可以把不必要的环境排除在画外。(3)它最大的长处是长于体现情节。近景:是以体现人物的神态或物体的特性为目的的画面。环境只是作为背景存在,突出的是画面主体。(1)体现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风貌,体现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2)常用来体现物体的局部特性,不利于体现事物周边的环境。特写:比近景更进一步,一般是体现被拍摄人物或物体的一种局部、一种细节,而忽视全貌。(1)特写重要用来体现细节,通过细节透视人的内心和事物的本质。 (2)优秀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

6、们作用于读者的心灵,而不是读者的眼睛。9. 照相角度与镜头语言 正面构造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效果安静、庄严,合适体现人物及建筑的对称构造。体现人物时,由于画面人物与读者面对面,便于两者的交流。斜面构造的画面呈一定角度的透视特点,富于变化,有助于体现立体和层次。侧面构造的画面方向性强,有助于突出体现轮廓线条、形体动作特性,最合适体现剪影效果。背面构造的画面手法含蓄,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由于没有人物表情的刻画,要注意捕获典型的动作,达到画简意繁的效果。10. 照相高度与镜头语言平拍照片自然平常,画面正规忠实,不易产生变形,但常有平庸之感。仰拍低角度拍摄的照片具有高大、挺拔感,有助于强调被摄体的高

7、度,显示雄伟的气魄和夸张的效果。如果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将更会增长奇特的效果。俯拍画面深远广阔,有助于体现地面上的多种线条图案等细节特性。俯拍能消去杂乱的背景,代之以草坪、沙滩或人行道,如,停车场上的汽车,弯曲的河床,成行的树丛,一块块的庄稼,曲折的公路环绕着山沟旷野都是动人的俯拍题材。 1.构图原则: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色调、背景、抽象与单纯、多样统一:和谐12构图重要措施:黄金构图法、三角形构图、L形构图、S形构图、C形构图、圆形构图、框架构图、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垂直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水平式构图3.什么是色彩心理?色彩心理是指客观色彩世界引起的主观心理反映。不同波

8、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色感的同步还导致某种情感的心理活动。14色彩的有关定义光色:物理光学现象,光原色是红绿蓝,混合后为白色,加色混合。颜料色:显示颜色的物质材料,三原色是红黄青,混合后为黑色,减色混合。原色:色彩中不能分解的基本色为原色。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后所得的颜色为间色。复色:两个间色或者一种原色与其她相应的间色混合所得的颜色。15.色彩的分类无彩色系:黑色、白色、灰色彩色系:可见光谱。16色彩的三属性色相:色彩的相貌。明度:色彩的明暗限度,亮度。纯度:色彩的鲜艳限度,饱和度。.色彩的情感:l 色彩的冷暖l 色彩的远近l 色彩的轻重l 色彩的膨缩l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l 色彩的华丽与

9、朴素l 色彩的疲劳与舒服l 色彩的软硬18色彩心理与饱和度关系l 暖色系列:饱和度越高,温暖限度也越高,饱和度减少,温度减少;l 冷色系列:重要受明度影响,明度越高,寒冷感越强。l 无彩色系:白色为冷色,黑色为暖色。暖色加白变冷;冷色加黑变暖。夏季:穿白色或浅色服装,因其反光率高,有凉爽感。冬季:穿深色或黑色服装,因其反射率低,吸取率高,有暖感。19.冷暖色的属性l 暖色有光明、热恋、流动、膨胀、刺激的意象,即暖色使人兴奋,但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烦躁不安;l 冷色有冷静、稳定、理智、收缩的意象,但灰暗的冷色容易使人感到沉重、阴森、忧郁;只有清淡明快的色调才干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20冷暖色有不同

10、收缩放大效果的生理学解释:当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步通过水晶体时,聚焦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种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的差别。长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精确,因此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扩张性;短波长的冷色影像就比较清晰,似乎具有收缩性。1.什么是光渗现象?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环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某些,如通电发亮的电灯钨丝比通电前粗些,生理物理学称为“光滲”现象。2.色彩远近的心理学现象与生理学解释:明度高暖色感觉近,明度低冷色感觉远;暖色系列一般为迈进色,冷色系列为后退色;因素:眼睛在同一

11、距离观测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象;波长短的冷色如蓝色、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因此暖色仿佛在迈进,冷色仿佛在后退。2不同色彩的象征红色是火的色彩,意味着热情奔放。红刚巧又是血的颜色,因而又表达爱国精神或者革命;在西方,据说耶稣的血是葡萄酒色,因此红又表达圣餐和祭祀;红色又因其意味着危险,而被用作交通信号的停止色,消防车色等;深红色意味着嫉妒或暴虐,被觉得是恶魔的象征,而粉红色则象征健康、梦想、幸福和含蓄。黄色是阳光的象征,具有光明、但愿的含义,给人辉煌、灿烂、柔和、崇高、神秘感。在中国古代被定为帝王用色,一般人不许使用。在古代罗马也被当着高贵

12、的色,而基督教却作为犹太衣服的色,因而在欧美被看作是最下等的色,起初把暴徒叫做“黄狗”,后来又轻蔑地把胆小鬼和庸俗恶劣的新闻称为“黄色的”。绿色是大自然草本的颜色,因此意味着自然和生长,同步也是未成熟人的象征。在西方,绿色意味着嫉妒和恶魔。所谓“嫩手”是指工作缺少经验的人。此外,绿色一般还用来象征和平与安全。蓝色是幸福色,表达但愿。在西方,蓝色表达贵族,一提到蓝的血,就意味着名门血统,因此蓝色是身份的象征。但是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词,“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哀的音乐”。在日本,用蓝色来表达青年,青春或少年等刚走上生活道路的一代人。紫色是高贵庄严的色。在过去的中国和日本,作为表达级别的服色,紫色

13、是最高档的。至今在典礼方面仍采用紫幕和方绸巾。在古希腊时代,紫色作为国王的服装色使用。白色意味着纯正和洁白,表达和平 与神圣。日本的老道和和尚都穿着白衣服。作为级别的标志,白是天子白服色。中国和印度的所谓白象和白牛,都是吉祥和神圣的象征。所谓“弄清黑白”,就是指要判明是非善恶,因此白还意味着洁白善良;尚有,白还是沉默的反义词,从前古文中的“说”就写成“白”、“自白”、“白书”等说法都是由此引出来的。黑是不吉利色,意味着不好,表达黑暗与地狱,象“黑名单”。在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方位色,即东是蓝,南是红,中央是黄,西是白,北是黑。在西方,基督教的祭日也用黑色表达。红与绿象征圣诞节祭,黄和紫象征复

14、活节祭,茶色是感恩节祭。24.具体联想与抽象联想具体联系,由色彩的刺激而联想到某些具体的事物。抽象联想,由色彩感觉所引起的情感和意象的联想25.什么是视觉后像?26.视觉的同步对比:红和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和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步对比。在一定的对比条件下,本来发绿的色也许看上去就带蓝味了,而一种灰色,接近橙色就带蓝味,接近蓝色就带褐味;接近白色显得重,接近黑色显得亮,这种色彩的同步作用,影响着一切色彩对比效果成果使相邻之色变化本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27色彩的同步对比规律:(一)当明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步对比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明亮,黯淡的颜色

15、显得更黯淡。(二)当色相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步对比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将自己的补色残相推向对方。(三)当互补色作为同步对比的因素时,由于受对比效果的影响,双方都展示出鲜艳饱和的色彩。(四)当纯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步对比时,饱和度高的颜色将更加鲜艳夺目,饱和度低的颜色则相对黯淡失色。(五)当冷暖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步对比时,冷色让人感到非常冷峻悲观,暖色令人觉得极为热烈生动。(六)当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颜色进行同步对比时,有彩色系的色觉稳定,无彩色系的颜色则明显倾向有彩色系的补色残相。(七) 同化现象:当两种色块同步浮现,且大小相差悬殊时,由于视觉生理机制的中和作用,会使人产生明度及色相介乎于两者之间的颜色的错觉28视觉的持续对比现象:持续对比现象与同步对比现象都是由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致,它们出于同一种因素,但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条件,同步对比重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持续对比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种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29.什么是均衡()均衡(平衡) 均衡的概念表目前色彩造型方面,是指将多种配备的要素(色彩面积的分布、色的强弱和轻重)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稳定的构图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