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物理知识的诗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96976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物理知识的诗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含物理知识的诗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含物理知识的诗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物理知识的诗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原来诗句可以这样理解的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声源振动产生的(钟敲产生钟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到客船)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

2、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4、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

3、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

4、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

5、“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9真

6、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