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96897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重要部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邻近带电导线的工作。5.1 在带电线路杆塔上的工作。5.1.1在带电杆塔上进行测量、防腐、巡视检查、紧杆塔螺栓、清除杆塔上异物等工作,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及其所携带的工具、材料等,与带电导线最小距离不准小于表5-1的规定。表5-1 在带电线路杆塔上工作与带电导线最小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交流线路10及以下0.73304.020、351.05005.063(66)、1101.57508.02203.010009.5直流线路501.56609.05006.880010.1进行上述工作,应使用绝缘无极绳索,风力应不大于5级,并应有专人监护。如不能保持表

2、5-1要求的距离时,应按照带电作业工作或停电进行。5.1.2 在10kV及以下的带电杆塔上进行工作,工作人员距最下层带电导线垂直距离不准小于0.7m。5.1.3 运行中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应视为带电线路。各种工作情况下,邻近运行中的直流接地极线路导线的最小安全距离按50kV直流电压等级控制。5.2 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路的工作。5.2.1 停电检修的线路如与另一回带电线路相交叉或接近,以致工作时人员和工器具可能和另一回导线接触或接近至表5-2安全距离以内,则另一回线路也应停电并予接地。如邻近或交叉的线路不能停电时,应遵守5.2.25.2.4条的规定。工作中应采取防止损伤另

3、一回线的措施。表5-2 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工作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交流线路10及以下1.03305.020、352.55006.063(66)、1103.07509.02204.0100010.5直流线路503.066010.05007.880011.15.4 邻近高压线路感应电压的防护。5.4.1 在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带电线路杆塔上及变电站构架上作业,应采取穿着静电感应防护服、导电鞋等防静电感应措施(220kV线路杆塔上作业时宜穿导电鞋)。5.4.2 在4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直流线路单极停电侧进行工作时,应穿着全套屏蔽服”。5.

4、4.3 带电更换架空地线或架设耦合地线时,应通过金属滑车可靠接地。5.4.4 绝缘架空地线应视为带电体。作业人员与绝缘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4m(1000kV为0.6m)。如需在绝缘架空地线上作业时,应用接地线或个人保安线将其可靠接地或采用等电位方式进行。5.4.5 用绝缘绳索传递大件金属物品(包括工具、材料等)时,杆塔或地面上作业人员应将金属物品接地后再接触,以防电击。10 带电作业10.2 一般安全技术措施。10.2.1进行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不准小于表10-1的规定。35kV及以下的带电设备,不能满足表10-1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时,应采取可靠的绝缘隔离措施。

5、表10-1 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103563(66)1102203305007501000500660800距离 (m)0.40.60.71.01.8(1.6)(1)2.23.4(3.2)(2)5.2(5.6)(3)6.8(6.0)(4)3.4-6.8220 kV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因受设备限制达不到1.8m时,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可采用括号内(1.6m)的数值。 海拔500m以下,500kV取3.2m值,但不适用于500kV紧凑型线路。海拔在500m1000m时,500kV取3.4m值。5.2m为海拔1000m以下值,5.6m为海

6、拔2000m以下值。单回输电线路数据,括号中数据6.0m为边相,6.8m为中相。10.2.2 绝缘操作杆、绝缘承力工具和绝缘绳索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准小于表10-2的规定。表10-2 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电压等级(kV)有效绝缘长度(m)绝缘操作杆绝缘承力工具、绝缘绳索100.70.4350.90.663(66)1.00.71101.31.02202.11.83303.12.85004.03.77505.310006.85003.53.26608006.610.2.4 带电更换绝缘子或在绝缘子串上作业,应保证作业中良好绝缘子片数不少于表10-3的规定。 表10-3 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电压等级(

7、kV)3563(66)1102203305007501000500660800片数235916232537223210.3.3 等电位作业人员对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表10-1的规定,对相邻导线的距离应不小于表10-4的规定。表10-4 等电位作业人员对邻相导线的最小距离电压等级(kV)3563(66)110220330500750距离(m)0.80.91.42.53.55.06.9(7.2)6.9m为边相值,7.2m为中相值。10.3.4 等电位作业人员在绝缘梯上作业或者沿绝缘梯进入强电场时,其与接地体和带电体两部分间隙所组成的组合间隙不准小于表10-5的规定。表10-5 等电位作业中的最小组

8、合间隙电压等级(kV)63(66)1102203305007501000500660800距离(m)0.81.22.13.14.04.96.93.86.810.3.6 等电位作业人员在电位转移前,应得到工作负责人的许可。转移电位时,人体裸露部分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表10-6的规定。750、1000kV等电位作业应使用电位转移棒进行电位转移。表10-6等电位作业转移电位时人体裸露部分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电压等级(kV)35、63(66)110、220330、500500距离 (m)0.20.30.40.4注:750、1000kV等电位作业执行10.3.2。10.4 带电断、接引线。10.4.1

9、带电断、接空载线路,应遵守下列规定:10.4.1.1 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时,应确认线路的另一端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确已断开,接入线路侧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确已退出运行后,方可进行。禁止带负荷断、接引线。10.4.1.2 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时,作业人员应戴护目镜,并应采取消弧措施。消弧工具的断流能力应与被断、接的空载线路电压等级及电容电流相适应。如使用消弧绳,则其断、接的空载线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10-7规定,且作业人员与断开点应保持4m以上的距离。表10-7 使用消弧绳断、接空载线路的最大长度电压等级(kV)103563(66)110220长度(km)503020103注 线路长度包

10、括分支在内,但不包括电缆线路。10.7.5 绝缘臂的有效绝缘长度应大于表10-8的规定。且应在下端装设泄漏电流监视装置。表10-8 绝缘臂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电压等级(kV)1035、63(66)110220330长 度(m)1.01.52.03.03.810.8 保护间隙。10.8.1保护间隙的接地线应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应满足接地短路容量的要求,但不准小于25mm 2。10.8.2 保护间隙的距离应按表10-9的规定进行整定。表10-9 保护间隙整定值电压等级(kV)2203305007501000间隙距离(m)0.70.81.01.11.32.33.6注 330kV及以下保护间隙提供的数据

11、是圆弧形,500kV及以上保护间隙提供的数据是球形10.9.3 检测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绝缘子串时,当发现同一串中的零值绝缘子片数达到表10-10的规定时,应立即停止检测。 表10-12 一串中允许零值绝缘子片数电压等级(kV)3563(66)1102203305007501000500660800绝缘子串片数35713192829543758零值片数1235465181627注:如绝缘子串的片数超过表10-10的规定时,零值绝缘子允许片数可相应增加。10.12.3.2绝缘工具电气预防性试验项目及标准见表10-11。表10-11 绝缘工具的试验项目及标准额定电压(kV)试验长度(m)1mi

12、n工频耐压(kV)3min工频耐压(kV)15次操作冲击耐压(kV)出厂及型式试验预防性试验出厂及型式试验预防性试验出厂及型式试验预防性试验100.410045350.61509563(66)0.71751751101.02502202201.84504403302.84203809008005003.7640580117510507504.7780130010006.312701150186516955003.2565970660820745148013458006.698589516851530注 500、660、800kV预防性试验采用3min直流耐压。操作冲击耐压试验宜采用250/2500s的标准波,以无一次击穿、闪络为合格。工频耐压试验以无击穿、无闪络及过热为合格。11.2.11.4作业时,起重机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准小于表114的规定,且应设专人监护。表114 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kV)11103563110220330500最小安全距离(m)1.53.04.05.06.07.08.513.6动火工作。13.6.1在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