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9652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重点第_章职业道德1、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 道德修养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职业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

2、会的道德风尚5、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修养是一个合成词,“修”原意是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养育 和熏陶。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经过长期锻炼或改造,所达到的一定结果和水平。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6、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7、热爱本职,钻研业务,保持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1)(“乐业”)是热爱

3、本职的基础2)(“勤业”)就是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3)(“精业”)就是要做到钻研业务,就是创新8、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做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1)以人为本的内涵2)乐于奉献,积极为辖区居民和用工单位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9、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工作上互相支持配合1)顾全大局的内涵和意义2)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10、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决抵制不正之风1)遵纪守法的含义2)廉洁奉公的含义3)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基本要求(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 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2)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

4、、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 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3)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互相利用, 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接受群众监督,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法律尊 严,洁身自好,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第二章劳动就业11、就业的概念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 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12、就业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13、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 例,是经济

5、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4、失业的概念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 宜职业二是去收入的状态。15、失业的特征一是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虽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但不具备相应的 劳动能力,不是失业人员(如精神病、完全伤残不能从事任何社会劳动的人员)二是失业人员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目前虽无工作,但没有工作 要求的人员不是失业人员。三是虽然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的,视同失业。16、城乡统筹就业的概念城乡统筹就业是指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就业

6、失 业登记制度、统一的职业培训制度和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的就业制度17、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1)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2)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3)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4)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18、残疾人就业的方式: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19、促进大学生就业主要措施1)拓宽就业渠道2)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3)认真做好帮助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4)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20、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经济体制21、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

7、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 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市场人力和求职时间,提高供求双方 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2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 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23、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1)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2)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业;3)改进 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4)加强对就业的管理和失业的控制;5)做 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第3章社会保险24、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

8、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 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 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25、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险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采用的方式 主要是经济手段。26、社会保险的分类社会保险通常分为五类,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27、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强制性、预防性、补偿性、福利性、共济性、责任分担28、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9、3)公平和效率相结合29、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1)对象不同2)目标不同3)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4)经费来源不同3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进行风险转移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为促进和补充3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性质不同2)对象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补贴5)保障水平不同6)保险费的承担着不同7)经营主体不同8)经营目的不同32、养老保险的概念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 险

10、,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在劳动 者推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33、养老保险的种类1)按我国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分类,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2)按性质和功能分类,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34、失业保险的概念失业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有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意中断就业而失去工 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35、工伤保险的概念工伤保险也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

11、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 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36、医疗保险的概念医疗保险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 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与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 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37、生育保险的概念生育保险使用过国家立法,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 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第4章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38、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 老金实行社会化

12、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39、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4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是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指企业职工退休后直接 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与提供服务。大中城市和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社区建设比较规范的地 区,主要采取的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

13、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广大企业退休人员 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服务。4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过渡形式1)委托企业管理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3)其他形式4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1)落实社会保险待遇2)开展党组织活动3)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组织文化体育活动43、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思想基础工作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工作第5章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公务员、家政不适用劳动法44、劳动法的概念与特征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

14、法律规范的总和。具有以下 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3、保护法益的倾斜性;4、调整内容 的综合性45、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二是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6、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维护公平就业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实施就业援助47、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作用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48、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1)合法原则

15、;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49、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 2)实际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50、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 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 式。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51、社会保险法的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 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52、社会保险法的主体1)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3)用人单位;4)劳动者及家庭53、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唯一性54、劳动争议发生后,有四种处理方式,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第6章 社区工作与社区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