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96527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古今往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书时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不读、不背、不记是学不好语文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但在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繁琐的提问和驾空分析还大量存在,学生读不通畅、读不出味道、写不出内容,这

2、是多年来“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教学模式造成的“讲”,忽视了语言的积累,抑制了语文能力的提高,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又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读是根本。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阅读课应该上成名副其实的“读书课”。阅读课上成读书课,是不是一堂课多读几遍,甚至恢复以前私塾式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不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1.读通。读通,属于感知性阅读环节,志在把课文读准读顺,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教材,理解作者思路,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这个环节,包括教师范读和学生通读课文两部

3、分内容。 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范读与学生的读没多大的关系。其实,教师精彩的范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教师的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要读出轻重缓急,以语调渲染弱者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读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这样,出现在学生脑中的是亲眼见到的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保护小麻雀的情景。当然老师范读时,学生不只是欣赏地听,还要带着问题去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讲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教师范读中,学生还要对不会读的字、词作记号,以便读后质疑。学生读通课文,以默读、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进行。一般来讲,读通有以下三方面要求:

4、(1)读准字音,尤其要读准生字和多音字。(2)读顺句子,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3)读通课文,大致理解作者思路和课文大意。 通过对课文的范读欣赏、自由通读,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课文整体内容和整体结构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各部分内容打下了基础。 2.读懂。读懂,属于理解性阅读环节,突出课文重点,理解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掌握课文内容,解决疑难问题。读懂十分重要,读作为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读懂,结合学生质疑,要求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上,学生一定要充分读书,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 如麻雀这课的第二部分,是课文重点部分,教师应引

5、导学生自读自解自悟自行表达,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运用多种读的形式与手段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 “自读”。课堂上教师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猎狗动作的词语,找出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句子并画出来,这些句子也就是课后练习第二题中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即“读中悟”,在读中落实训练项目。 “读中提问”。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把读书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再去读。如,有学生不明白老麻雀为什么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不懂“扎煞”的意思等。这是“质疑问难”的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训练学生的思辨力,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得到反馈。 “读中互解”。这是让学生将不明

6、白的问题在全班同学读书中解决,互助解决“老麻雀为什么会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有的学生解答为:“石头重,落下来快,用比喻的方法写出老麻雀的勇敢和毫不犹豫。”互解中,学生理解尚不到位,需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读中自悟”。这是学生把读书领悟到的地方表达出来,通过交流促使其他同学进一步思考学习。如,从描写猎狗“走近了(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些动词看出猎狗非常想吃小麻雀。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所以,准确地运用动词是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从而也落实了学习目标。对重点部分的学习,采用“自读读中提问读中互解读中自悟

7、”的学习方法,在读的过程中会随着“读”的不断深入,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情感体验。长此以来,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形成了。 读的形式有很多,看你怎样去运用。(1)范读。范读也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2)领读。由教师或读得好的学生领着大家读。领读可以纠正错误的读音,教给朗读的方法。(3)引读。教师读上句,学生接着读下句。引读能使学生认识语言规律,理解课文内容,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4)个别读。(5)轮读。由学生一个接一个读。这样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起互助学习、互相竞赛的作用。另外,还有分组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 3.读深。读深属于领

8、悟性阅读环节,运用比较、诵读方法进行语感教学,欣赏课文精华。教师捕捉重点片段或课文精彩之笔指导朗读、推敲品味,从而让学生领悟语言、熏陶情感。 4.读熟。读熟,属于积累性阅读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把精彩的片段背下来,从而积累语言,形成能力。读得越熟领会越深;读得“滚瓜烂熟”,文章作者的语言就逐渐变成自己的语言。语言积累多了,阅读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往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以读为本”促进高效阅读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浅谈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必需以读为本1 作文教学以读为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读中训练以读为本学习体会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