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96262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南京市各区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南京市各区县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白下】宋王偃伐楚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于是行旅之自楚适宋者,必构楚短以为容。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狃而扬,遂以楚为果不如宋,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于是谋伐楚,大夫华犨谏曰:“宋之非楚敌之旧矣,犹犪牛之于鼢鼠也。使诚如王言,楚之力犹足以十宋,宋一楚十,十胜不足以直一败,其可以国试乎?”弗听。遂起兵,败楚师于颍上,王益逞。华犨复谏曰:“臣闻小之胜大也,幸其不吾虞也。幸不可常,胜不可恃,兵不可玩,敌不可侮,侮小人且不可

2、,况大国乎?今楚惧矣,而王益盈。大惧小盈,祸其至矣!”王怒,华犨出奔齐。明年宋复伐楚,楚人伐败之,遂灭宋。(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诋:诋毁,污蔑。适:到。构:虚构,编造。狃(ni):习惯,习以为常。华犨(chu):作者虚拟的人物。犪(ku)牛: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高大的野牛。鼢(fn)鼠:鼠类,亦称盲鼠。颍:颍河。虞:戒备、防备。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1)于是谋伐楚( ) (2)使诚如王言( )(3)王益逞( ) (4)胜不可恃(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必诋楚以为笑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C狃而扬

3、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D楚人伐败之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12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而 先 为 其 言 者 亦 惑 焉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臣闻小之胜大也,幸其不吾虞也。 14宋王偃“谋伐楚”是由于 ,最终他伐楚失败的原因是“ ”。(3分)【答案】10(4分)(1)攻打 (2)确实 (3)更加 (4)依靠(每个1分)11(2分)B12(2分)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 13(2分)我听说小国战胜大国,是侥幸于大国没有防备小国。(每小句1分)14(3分)宋王偃恶楚威王;宋王偃认为楚国不如宋国(2分,每点1分) 大惧小盈(1分)【高淳】【古文阅读】八大山

4、人清陈鼎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 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

5、此。(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注释】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介:耿直。攘臂搦管(nu gu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镒:二十两。10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1)尝写菡萏一枝( ) (2)数十幅立就( ) (3)盈纸肮脏( ) 1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贤于才人远矣C. 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D. 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13翻译句子。(4分)(1)若使叶公

6、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1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答案】10. (2分) 张 堂 中如 清 风 徐 来香 气 常 满 室11(3分)(1)曾经(2)完成(3)满 12.(2分)C 13.(1)(2分)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2)(2分)即使陈放几百两黄金在他面前,他都不屑一顾(都不看一下)14. (2分)八大山人的“颠”是他性情性格孤傲耿直(孤高傲世),聪明绝伦(才高艺绝),狂放不羁(恃才放旷)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癫狂。(对“颠”的内涵分析、评判正确即得2分)附译文:八

7、大山人,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

8、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如果碰到他喜欢写字,那就撸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他酒醒了,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地步。【鼓楼】陶侃逸事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时

9、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注: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阃(kn)外:统兵在外。籍:登记后收藏。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桓温:东晋将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1)常语人曰 (2)执而鞭之 (3)人咸不解所以 (4)及桓温伐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于是以屑布地”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 皆以美于徐公 D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12按要求答题。(4分)(1)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13 第三段中陶侃将木屑和竹头都收集的目的是 和 ,可见陶侃是一个 的人。(均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答案】10. (4分)(1)告诉(2)鞭打(3)全、都(4)等到11. (2分)D 12. (4分)(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因此百姓勤于农耕,达到家给人足。 13.(3分)以屑布地 作丁装船 综理微密 (每空1分)译文: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

11、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作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停,大厅前剩余的雪化了,地还很湿。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丁组装船只。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12、建邺】金山夜戏 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注释: 作者张岱生活于明清换代之际,崇尚个性自由解放。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兖:兖州,位于山东省。日晡b:傍晚时分。舣y:停船。噀xn:喷洒。韩蕲王:南宋名将。9.解释加点字。(4分)(1)移舟过金山寺( ) (2)已二鼓矣 ( ) (3)徐定睛 ( ) (4)视为何许人 ( )10.下列加点字与“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中“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以钱币乞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光先帝遗德11.翻译句子。(4分)(1)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