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96151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编练习16 云南的歌会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迤西( )酬和( )譬喻( )即物起兴( )熹微( )淳朴( )龙吟凤哕(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用诗词应答。( )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形容阳光不强。( )3.填空: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 _、_ _、_ 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4.修改下列病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5.根

2、据上下文,填写关联词语。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_ _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_ _唱什么,_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1. 2.酬和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熹微3.散文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唱歌人 唱歌的环境 唱歌的场面4.将“改善”改为“提高”。把“整整齐齐”去掉。5.可是 不论 都】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

3、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6.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7.“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 8.“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10.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 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6.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7.对调子的来自四方,

4、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8.“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此处一个“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9.肖像描写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10.“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三、写作18.利用星期天,到乡间进行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内容包括:当地各民族同胞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征,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向班上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5、17 端午的鸭蛋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系百索子( ) 门楣( ) 红苋菜( )络子( )腌( )车胤( )2.解释词语。曾经沧海难为水:_与有荣焉:_囊萤映雪:_肃然起敬: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改为(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改为( )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改为( )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改为( )4.本文的作者是_,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 _ _。文章流露出_。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卫生保洁工作做得

6、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1. 2.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因而也感到荣幸。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3.“明”改“名” “藉”改“籍” “或”改“和” “皇”改“隍”4.汪曾祺 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5.把“不好”

7、去掉。把“培养”去掉。把“使”去掉或把“通过看”去掉。“通过并讨论”改为“讨论并通过”。6.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 流连忘返 意境深远的油画 惊叹不已 旋律优美的音乐 听之动容】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油亦走散。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第段: 第段: 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

8、久不能忘怀? 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A处: B处: C处: 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1.袁枚是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三、写作19.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_节”为题写一篇文章,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7.家乡鸭蛋的名声。 家乡鸭蛋的特色。 8.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9.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10.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11.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12.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1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18 吆喝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招徕( ) 囿于( ) 隔阂( ) 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