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96150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摘要: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中诸要素进行合理、有序、优化的策划与安排的过程。在充分学习研究了国内外教学设计理论与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以学习为中心”的实践要求,根据本人教学实际,本文详细分析讨论了进行教学设计的四个关键步骤,力求探索出一套写好通用技术教案的可行方法。关键字:通用技术 教学设计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教学即“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自己的经验

2、结构;教学即“发展”,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全体的发展;教学即“交往”,教学是一种交往的特殊形式,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还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交往。教师必须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人的需要、行为与动机,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恰当地运用各种技巧,才能客观正确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学如“游戏”,这里的“游戏”是指教学组织形式,是严肃的、合作的、是创新的、是自由的、是一个整体。 教学设计,即“认知”的设计、“发展”的设计、“交往”的设计、“游戏”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形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3、”和“效果如何”的一种操作方案的过程。确切地讲,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有序、优化的策划与安排,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1。通常,通过编写教案来体现这一过程。但是,在通用技术教学实施中,教学设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案的重要性,或者编写的教案过于含糊,导致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很大差异,甚至于部分教师仅凭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完全不作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概述在设计和安排通用技术课程时,教师面临至少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什么?怎样教?怎样确保学生学到教师传授的内容?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教案中反映出来

4、,因此,搞好教学设计是讲授好通用技术课的第一步。 对于教学设计,当前比较权威的概念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2这是一个需要较高认知水平和创造性的过程。必须要遵循科学的系统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协调统一起来,并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最终才能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教学预期目标陈述。设定目标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制定课程计划,使教师首先弄清楚想要学生学了该课程之后能够做什么或者有什么收获,而且有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

5、料;教学任务分析。为保证整个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教师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教学对象的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背景知识、能力、兴趣及期望等;其次,要定义并限定课程内容,理清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设计。也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讲课的策略、讨论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作业的布置、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方面;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来改善教学,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同时促进课程和教材的改进。下面结合以上要素及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做好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二、教学预期目标陈述做好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尽可能用可观察到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目标

6、。这也是教学评价的基础。因此,教案中必须明确地对教学目标进行陈述,注意克服含糊性。这里从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上来讨论教学目标陈述的方法。1.认知目标陈述。教师应当先用一般术语(如了解,掌握,运用等)表达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列举可观察到的行为作为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例如,在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中,先概括性陈述知识教学目标:“了解结构的含义”,然后列举“掌握”水平的行为实例:“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2.能力目标陈述。能力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或作业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

7、该包括三个要素:描述了学生应该作什么的行为;规定了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给出了符合要求的行为标准。如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能对教师列举的生活、生产中的1-2个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画出的流程图规范”。而不能含糊地陈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流程设计的能力”,这样不可能给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3.情感目标陈述。要反映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人格修养方面的循序渐进。例如:技术与设计1第一单元第三节中“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教师可以利用所列的目标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教师希望他们完成什么;同时,还可以请学生写出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达到的关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教师可

8、以依据这些来判断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等,了解学生预期的困难,并对理想中的目标进行适度的调整,让其更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 总之,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好的教学目标陈述必须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应该尽量避免堂而皇之的、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词语;并且应该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确保教学活动与目标有关。三、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的信息指的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和已有材料及其相关分析信息。因此,通用技术教学任务的分析,包括了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具备的能力、背景知识等。需要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技

9、能和学习的动机、状态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目前,通用技术课程一般在高一、高二开设,此年龄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但鉴别力还不很强,甚至缺乏主见,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根据教学目标,解决具体“教什么”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个课程的结构,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列出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以及各单元或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按单元或章节分别列出知识能力结构体系。然后,需要仔细分析领会教材,按照教科书的章、节(课)的顺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列出

10、各知识点的内容,并标出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同时把握、突破教学中的具有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许多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对有关主题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试图灌输超出正常教学一倍的内容。然而,有研究表明,话题过多过细对学生学习材料并没有好处,反而会让学生“迷失”其中,不利于把握重点内容。所以,在进行教学任务分析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抓住最关键的技能和观点,舍弃多余内容,区别必须掌握的材料和可选择的附加材料,强调核心概念,强调经久性主题或者最持久的价值观和真理,给学生提供一个包含主要观点和客观知识的概念性框架。教师应该通过反复强调让

11、学生明白这些核心,理解这个框架,尽可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挥的空间。四、教学形式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的素质和个性特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基本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问答、课堂自习和课堂讨论四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又有协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情境式教学、案例教学、支架式教学等等。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10-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内容最好按10-15分钟分块设计。这恰恰适合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通用技

12、术课堂教学就是以生活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作为载体来呈现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所以,可以设计每一块包含一个主题和一些例子,并以简洁的概括结束,变换一下节奏然后再转到下一部分。课堂的连续性和结尾都很重要,切忌仓促结尾。无论是否给学生正式提问的机会,都应该给学生留出时间,以便他们要求教师重新讲解某个内容或者做进一步的解释。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过程。但要注意,既不能选择过多的媒体,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媒体,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并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建议可以采

13、用相应的流程图等方式来表达设计思想。五、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准确、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促进课程和教材的改进。通用技术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有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对目标形成的过程进行诊断,主要着眼于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那部分知识,以及向他们提供弥补知识缺陷的途径和措施;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阶段(如一个学期)教学活动结束后所作的评价,其目的是在于测试教学目标完成的程度,着眼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效果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学生的作业评价、教师间的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学

14、生互相评价,以及教师通过观看录像带中的自己作出的评价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从不同的角度反馈了教学的效果。所以,每学期,教师都应该对本学期的教学简要地撰写一份书面的评价报告,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理念、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效果,教学改进计划四个部分。每一部分最好要提供具体的例证。做这样一份书面的记录,才能切实地改进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六、结论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这些操作都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参考文献1吕建国.大学心理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2802882杨开城,李文光,胡学农.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02,(2): 12183 潘娅;如何做好教学设计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1)4 耿夫利;刘刚;卓丽;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