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960210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写作研究成果考场作文扣题点题与补救湖北保康 王贤莲2002年高考作文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有一位考生写了篇作文合作与成功,议论文,850字,用寓言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体育比赛、科学研究等论据论证“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有的人会认为,我凭自己的实力取得成功,这跟合作有关系吗?当然有。没有父母的含辛茹苦、没有师长的谆谆教导,你能获得学业成功么?没有谋臣们的通力合作,相信不会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功的美谈;没有恩格斯的帮助,也许就不会有资本论的问世;没有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支持,很难想像中国会是怎样的景象。”这篇作文经业务组专家研究,评为18分(满分为

2、60分)。为什么得了低分?评卷人说它“偏离了题意”,正确的题意应是“心灵的选择”,并且要突出“心灵的”三个字。还有一些作文选择“爱别人等于爱自己”、“救困也是解困”、“遇险要冷静”等立意来写,也都因为没有扣准题而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由此可见,作文中扣题点题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如何扣题点题呢?笔者以为,可以试一试下面四种方法。1、标题嵌入法标题嵌入法,就是指在文章的题目中嵌入或体现话题的字眼。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不乏这样例子。如丢掉“诚信”背囊之后带着“诚信”上路开满诚信之花,发自心灵的选择布鲁诺的心灵选择,放下感情的叶片让理性主持宣判感情与认知若为自由故,诚信不可抛等。近几年的高考高分作文有一

3、个“秘诀”:大部分优秀作文都是从标题开始点话题的。即使不是直接点到话题,那也是非常清晰地显现话题含义的,比如2005年广东省的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芳香永存(“纪念”话题),山东省的满分作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双赢的智慧”话题),浙江省的满分作文小事物大世界(“一枝一叶一世界”话题)等。怎样变话题为标题?很简单,要学会扣住话题来拟题。注意,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就在话题基础上适当改变一下,就能拟出好标题来。话题是词语的,可用“添加法”。如话题“诚信”,添加为“舍弃虚伪,还我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诚信无价”;话题是“纪念”,添加为“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永远的纪念”等等。话题是并列或偏正短语的

4、,可用“关键词语改造法”,即抽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并加以适当改造。如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可改造为“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岂以亲疏辨好恶”“感情是帆,认知是船”;话题“双赢的智慧”,可改造为“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智慧无限,双赢无边”“双赢中有大智慧”等等。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标题中嵌入话题,会使阅卷者一目了然,紧扣题目,跟随文章的题目来评判文章;会使阅卷者先入为主,抓住主旨,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你的牵引,将文章扣到话题上。这样,在阅卷者眼中,就不会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2、开篇切入法开篇切入法,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点明话题或文章的主旨。清人李渔闲

5、情偶寄中言:“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里的“开卷之初”即开篇,这里的“奇句”,或是点明“话题”的词语,或鲜明的观点,明确的主旨,或是开头围绕“话题”的含蓄蕴藉、语意深刻、言简意赅的语句。如议论文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题),记叙文的开篇点题,散文的开篇“文眼”等等。例如2001年的优秀作文一地梨花的开头“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2002年的优秀作文能思考的苇草的开头“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

6、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入了很多尴尬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2005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的开头: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3、处处点题法处处点题法,就是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几句类似的语句反复点明话题。特别是记叙类、散文类、小说等体裁的作文,更需要处处点题。用来点题的或一个词语,或几句语句;或一句议论,或一句抒情;或做点评,或做红线贯穿。处处点题会增强文章的凝聚力,但是要注意不应过多,多则乱,应恰到好处,当“点”处则点

7、。例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散文千年的呼唤,全文以“诚信”贯穿全篇。开篇一组排比句,使用了对比手法,推出了全文中心“诚信”,然后作者纵观古今,将历史上的诚信之士、诚信之事信笔推出,他们均因诚信名垂青史。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诚信也曾苍白无力,扭曲变态,留下了多少让人叹息的故事。带着封建枷锁桎梏的诚信是必须背弃的,作者讴歌着一种独立的、坚实的有着时代内涵的诚信。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你问我要选择什么,全文以“你问我要选择什么?”贯穿始终。写出了自己选择成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颗彗星”“运往非洲的一粒粮食”“阿富汗的问候”,最终是选择“真善美”。表达了自己在心灵上选

8、择“真善美”的美好愿望。4、结尾回归法结尾回归法,就是指在文章结尾处对“话题”进行归纳概括或深化。像议论文结尾处的归纳总结观点或深化观点,或解决问题,或提出希望等;记叙文结尾处的画龙点睛的议论或抒情;散文结尾处含义含蓄深刻,言尽意犹未穷的语句等。例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感情和认知的结尾“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于蓝天。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2005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向左铭记,向右忘记的结尾:铭记生活的真与诚,忘记生活的虚与伪;铭记美德,忘记恶俗;铭记责任,忘记仇恨;学会向左铭记,

9、向右忘记,而圆形广场的终点便是记忆的宝藏。这些结尾都起到了回归话题的作用。然而考场作文由于紧张粗心等原因造成“偏离话题”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如果发现偏离话题怎么办呢?一些聪明的考生却能在关键时刻灵活补救,“出奇制胜”,从而得到高分。例如1957年,高考作文题是“我的母亲”。有位考生一看题目欣喜若狂,因为他中学时老师曾出过这样一个题目,而且他的那篇作文写得特别好,老师曾在班上当范文读过,至今他还能记清文章的内容。于是他把那篇得意之作默写了下来,反复润饰后,抄写在试卷上。最后他才发现,试卷上的题目是“我的母亲”,而自己的得意之作却是“我的母校”。一字之差,内容要求却相去甚远。此时,离考试结束只有两分

10、钟,重写或大改都不可能。怎么办呢,考生急中生智,在原文后加了一段文字:“我是一个孤儿,一直在校园中成长,我的母校就是我的母亲!”阅卷老师认为,文章通篇用了拟人手法,又有真情实感,这位考生因恰当的收拢了走偏的题旨,意外地得了高分。我们再看2002年高考中一考生写的道士塔的联想,文章以评述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为契机,首先引出了作者的一番感慨:一腔拿云壮志,来源于一次虔诚的心灵选择。愚昧中成全了欺骗与掳掠抹不掉的事实。喟叹中充满了屈辱与愤懑了不断的情节。读完道士塔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模糊了:为秋雨先生能把彼情彼景表达得如此精妙而感动,更为那原始的赤裸裸的掠夺而痛心不已。接着是对余秋雨散文的评价:先生之文

11、,当今文坛美其名曰: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初观其文: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彝峰,庐山瀑,诸般宇宙奇观;左传文,子长史,贾生论,相如赋,薛涛笺,右军帜,摩诘画,少陵诗,几多古今绝艺。或秀丽多姿,或厚重丰满,或潇洒飘逸。再观其文:奔雷坠石之奇,鹏飞兽走之态,鸾舞虬惊之姿,绝峰颓岩之势。噫吁唏,妙哉,绝哉!语言老到巧绝,概括深刻全面,其阅读之丰富,才识之高超,古文素养之厚实,可见一斑。然而这些内容与“心灵的选择”有什么关系呢?这位考生清楚,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收拢,很可能被判“跑题”。因此,这位考生,在评述余秋雨散文之后,加进了独立成段的一句:一次虔诚的心灵选择。这句话

12、让人看到,余秋雨的路就是一种选择,余秋雨散文的学者化、文化性也是一种心灵的选择。这样,那些似乎没有涉及选择的材料顿时升华为选择的载体和结果,而与命题的内涵开始走向和谐一致。然后考生开始历数敦煌的古今沧桑,历数敦煌蒙受的苦难。这些内容,同样很难与“心灵选择”的话题挂钩,尤其与“虔诚的心灵选择”相去甚远。这位考生马上补上了面对敦煌文明与敦煌灾难自己的深切的感受:看着您五颜六色的服饰和博大精深的文明内涵,如今,我拜倒在您的脚下,彻夜狂欢,以此自慰。看着您七零八落的躯体和屡遭荼毒的不幸遗留,如今,我跪倒在您的门外,长歌当哭,以此自励。然后,推出全文精彩的结尾:金戈作笔,岁月为墨。皈依考古,嫁给敦煌。我此生虔诚的心灵选择!这种选择是真正来自心灵的,是虔诚的。这种选择,是余秋雨的选择,也是“我”的选择。这就是作者以“一腔拿云的壮志”为支点的一种“收拢”。于是,林林总总的材料就凭着作者不断指点而折射出与命题主旨相映生辉的熠熠光芒。考试作文过程中,考生要进行两三次“题旨”检查,发现“偏离话题”,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使行文最大限度的贴近话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