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95876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1.1 工程名称 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2 承办单位 厦门市气象局1.3 建设内容 本项目是一个复杂的业务系统, 包括航线综合探测系统、 航线气 象预报警报系统和航线气象服务系统等三大部分。1.4 编制依据1、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 行性研究委托书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5 主要结论 通过全面的分析论证, 我们认为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 工程工程技术方案可行,并且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 、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3、从总体上看,本工程的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经济合理,选用 材料、设备先

2、进适用,切实可行且该方案具有现代感的特点。4 、建设资金、物资供应有保障。本工程估算工程系统固定资产总投资为 554.13 万元。工程设备费 496 元;其它费用 31.74 万元, 预备费为 26.39 万元 工程资金来源为全额申请厦门市财政补助资金。5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6 、工程对环境无污染。综合分析,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该工程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概述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概述 近年来,厦门市提出了“以港立市”和构建航运物流中心的发展 战略,推动了两岸的往来和港口经济的迅速发展。 2004 年,厦门港 口货物年吞吐量达 4200 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 287万

3、标箱,厦金 航线客轮逾 3100多艘次,旅客逾 40万多人次, 随着开放到金门旅游 政策的实施,今后厦金航线的往来客流量将大幅度攀升。“厦金航线 ”全程虽仅十余海里, 但所经海域暗礁、 孤岛星罗棋 布,水下地貌复杂多变、起伏交错。这里地处台湾海峡中部,气象灾 害频发,其中大雾、大风常年可以发生,对海上交通、海上作业构成 严重危害,海上交通事故频繁。本项目建设的目标是为在厦门与金门之间的海上航线 (简称“厦 金航线”)上航行的客货轮的安全提供专项气象保障服务。为此,将 建立航线气象灾害的预警与气象保障服务平台。其中包括:(1) 航线及周边环境大气实时监测网及数据的传输及信息预处 理系统;(2)

4、航线气象灾害的短期、短时客观预警业务应用系统;(3) 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建设。 平台的建成,将能对航线及周边环境大气状态进行高时空密度的 实时监测, 有效改善航线气象预警的信息依据与水平, 为航线的安全 航行提供及时、 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 减少或避免由雾和大风等气象 灾害诱发的航线航行事故, 同时为厦门市的经济社会及民众生活提供 更多的气象保障服务。项目的建成将大大促进厦门市的经济贸易发 展,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两岸“三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 都具有重大意义。2.2 、必要性及意义1、厦金海域海上交通事故频繁,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刻 不容缓“厦金航线”水下地貌复杂,深浅交错

5、。据测定,航线两侧有很 多海水深度仅在 1 米左右的测点(见图 1)。这样的海区即使在正常 的气象条件下,也可能对客轮的航行带来一定的潜在危险。然而,这 里地处台湾海峡中部, 气象灾害频发, 其中大雾,大风常年可以发生, 对海上交通,海上作业构成严重危害,多次引发海上交通事故。近几 年来,因大风或大雾而引发海上交通事故的事例很多,例如: 2005年 2月 16日早晨,开春首场大雾锁鹭岛,大雾使能见度 降低为 100 米左右,厦金航线被迫暂停营运, 大批旅客在和平码头滞 留了 2个多小时,厦鼓轮渡共取消 20 多个航班,轮渡从早晨停航至 上午 10时 20分; 2004年 2月 19日,一场大雾

6、笼罩厦门港,载有数百名台胞的 厦门“同安”号客轮在厦金航线上与集装箱轮相撞,险些船毁人亡; 大雾还使厦鼓轮渡停航,造成数千乘客滞留码头,影响时间长达 20 个小时,对进出鼓浪屿的游客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与旅行造成严重影 响;1999年3月18日11时46分,“青城 9”轮在厦门检疫锚地因 能见度不良(视距0.30.5海里)与“盛源”轮发生碰撞,造成“青 城 9”轮及所载 7000吨钢坯沉没; 1999年 14号台风 10月 9日 10时许在福建龙海登陆,台风中 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 12 级以上,在闽南沿海引发强大的风暴潮,掀 起巨浪 7 米多高,使许多躲避不及的船只船毁人亡。 据有关部门统计, 全

7、省受灾人口 700 多万,死亡人 55,失踪 17 人,直接经济损失 81 亿余元;2000年7月18日12时13分,“万泉海”轮因能见度不良 (视 距23海里)与“闽龙渔5780”轮在23 41.6 / N, 117 48 / E发 生碰撞,造成“闽龙渔 5780”轮沉没, 4名渔民失踪; 2001 年 1 月 7 日 06 时 35 分,深圳市春顺船务有限公司所属“春兴 128”液化气船因能见度不良 (视距约 200300 米)与福建省 漳浦县杨建生所有的“闽漳渔 0066”渔船在 23 49.6N, 117 48.3E 发生碰撞,造成“闽漳渔 0066”轮沉没,渔船上 7名船员全部落水,

8、 其中 2 名失踪;2001 年 9 月下旬,满载 7000余吨柴油的“运鸿”轮因海上风 大和能见度差而导致碰撞翻船,造成 1949年以来我国近海最大的油 轮翻船事故;2003年初,一艘游船载着 40多名游客出海看金门,游船出港 后突发浓雾而迷失方向,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3年10月29日上午 10时左右,由于强冷空气南下造成寒 潮大风天气,一艘福州籍“永超”轮在厦门东碇岛附近海域遇险沉没, 船上 10名船员有 6 人失踪,另外 4人被过往渔船救起。总之,厦门港内每年都会因能见度不良而发生 23起一般的海 上交通事故。调查表明,海上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海上作业者不 能及时获得大风大雾的

9、预警与有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而造成的。 这 表明,准确,及时的大风大雾预警,以及有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 是避免海上交通事故的必要性、 关键性措施, 尽快强化航线的气象保 障力度,是确保航线安全的当务之急, 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 统刻不容缓。2、提高厦金航线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刻不容缓进行有针对性的、 可靠、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必须依靠气象科 学技术。其中关键的是需要建立比较稠密、覆盖面比较广、多气象要 素综合的大气探测网, 获取海洋大气活动信息。 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 科学的分析与集成,最后成为可提供给用户的预警预报决策信息产 品,形成一整套的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然而,现有的气象保障能力远不能

10、满足厦金航线的安全气象保障 需要。厦金航线海域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必要的气象观测站, 目前 仅仅依靠布设于沿海陆上有限的气象观测站点来开展服务, 因而很难 对航线海域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大气活动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测定的。 在气象实况信息稀少的条件下, 要对厦金航线进行有针对性的、 可靠、 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是很困难的。实际上,大气的运动具有很复杂 的多尺度特性, 其中的小尺度运动, 使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出现极大 的局域性差异。 尤其是在近地面层和海陆交界面, 以及天气系统发生 转折时,这种差异尤见突出。在气象保障服务中,若不能有效,客观 诊断出这种差异或突变, 将会导致预警预报的失误, 从而贻误

11、服务时 机。如 2004 年 3 月 18 日 5 时厦门市气象台根据大尺度的天气形势, 发布未来厦门沿海有“东北风 6-7 级,阵风 8 级”的预报。而 7 时许 市区的风力仅有 5 级,按照 5 级风的实况,往金门的客轮可以起航, 但是按照气象台的预报, 航行是有风险的。 由于无法判断当时航线上 的实际风力,主管部门在签发起航令时就很难决断。因此,建立航线 上的实况气象要素的探测,将能够避免这种尴尬局面。再如 2004年 2月 19日“同安”号客轮在厦金航线上与集装箱轮 相撞的事件,由于无法及时了解厦金航线海域已有来自南面海域的平 流雾北上的气象情报,客轮在没有得到可靠的信息服务情况下起航

12、, 而导致一次本来可以避免的海上交通事故。此外,目前常规的气象预报还由于客观化、 定量化业务水平不高, 而造成气象服务水平与安全气象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因此,加 强航线海域的海洋气象大风大雾的研究, 引进先进的预报模式, 借助 高性能计算机, 开展客观、定量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形成资料采集、 加工分析、 产品服务的业务化流程, 是提高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水 平的关键。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可靠、高效的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 必需根据服务需求, 建立气象探测, 信息采集与通信传输, 预警预报, 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的设备建设和技术建设,形成一个科学、先进、高 效、长效的气象保障业务服务体系。

13、3、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民 心工程”厦金航线客运繁忙。据统计, 2001 年以来,航线客流量增长迅 速。2003和 2004年客流量分别突破了 30万和 40万人次。随着开放 大陆居民前往金门、马祖旅游政策的实施,来往旅客将进一步猛增; 与“海上看金门”相对应的“海上看厦门”旅游项目 , 也将进一步增 加航线的客流量; 随着两岸的频繁往来, 来大陆旅游与购物的台胞越 来越多,截至 2004 年,金门人在厦门购房已超过三千套;显然,厦金航线已经成为沟通两岸的海上快运热线。 为了保障成 千上万两岸同胞的安全, 保障每班客轮在航线上的航行安全, 必须加 强气象保障服

14、务,提升气象保障水平。因此,建设具有高科技含量, 实用性强的气象保障服务业务系统, 确保厦金航线的安全, 是代表最 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 ,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程, 将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低估的。4、保障厦金航线的安全运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厦金航线”是在我国力求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背景下开通的, 目的是通过为来往于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两岸同胞提供直捷通道, 推动 两岸人民的相互交往,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 增进两岸人民对“本 是同根生”的历史渊源的共识,加深两岸人民的同胞亲情,提升两岸 人民的民族亲和力, 加速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因此,确保“厦金航线” 的绝对

15、安全, 已不仅是生产安全上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事关祖国和平 统一的政治大局的需要。厦门市是两岸往来的前站,是“厦金航线”的主站。保障厦金航 线的安全是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 因此,强化厦金航 线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 是一项识 大体,得人心,利子孙的重大举措。2.3 、国内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大雾大风对海、 陆、空交通安全具有重大负面影响。不少恶性交 通事故之诱因就出于它。 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化, 大型化和高级化及 现代经济活动对其依赖程度的增大, 其负面影响日益突显。 与此有关 的报道已到了惊人骇世之状。 大雾大风的监测、 预警与决策服务问题 已被提

16、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内已有不少省市气象部门开展过此类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 如 “烟台港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 、“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的 分析”;“华北平原大范围大雾的预报初探” 、“北京地区低能见度区域 分布初探”、“华南沿海春季大雾的分析和预报”、“利用MM5模式输出 产品制作雾的客观预报” 、“上海浦西地区雾持续时间的统计释用预 报”、“雾持续时间的统计释用预报方案”等。上述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大风大雾的生成机制提供了一些有 益的见解,是有科学价值的。但也存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是研究分析 还缺乏信息的客观定量化处理手段, 如预报因子都来自离散点的要素 值,而未见用能反映大气二维尺度特征的场量化因子等。 这会使研究 分析的信息依据缺乏客观性,从而会使研究分析的结果缺乏客观性。 而最大的不足是,此类研究尚未能走上“链条”化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