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95711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0612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段地理试卷 注意: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 (共60分)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大量生产制冷设备 大量植树造林 大量开荒种地A. B. C. D.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题。2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A.寒潮 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寒潮 土地荒漠化 酸雨C. 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寒潮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酸雨 水土流失3影响乙

2、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因素是( )A.森林覆盖率 B. 经济发达程度 C.降水量 D. 纬度位置和地形4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只在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当代,人们正在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16.7万公顷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5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A.阳光 B.大气 C.生产力

3、 D.宇宙6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太阳活动频繁 D.过度抽取地下水7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 环境的质量( ) A.大气 B.土壤 C.生物 D.交通8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 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9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 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发增加10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太湖蓝藻污染 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4、野生华南虎难觅踪迹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A. B. C. D. 11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明显。据下图判断下列图中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是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12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且造成的污染严重的区域是A. 林区 B. 牧区 C. 乡村 D. 城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他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打死虎,打死豹。

5、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13材料描述生产场景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 态度(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14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材料 描述的文明类型( ) A. B. C. D.阅读下列图片,完成下题。15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的是( )A. B. C. D.16图片的主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 D.净化空气17为减少西北地区风沙对耕地的侵蚀,应大量种植图片 中的防护林带( )A. B. C. D.18下列现象中,属于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是( )A. 我国北方的

6、夏季暴雨给市民带来许多不便B. 近来台湾地震活动频繁,对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C. 台风频繁登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D. 我国强沙尘暴天气持续40多天,增加近4倍“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它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据此完成下题。19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D.发展工业,污水排入江河20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全球变暖 B.破坏性地震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读人类文明

7、发展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题。2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A. B. C. D.2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 阶段( ) A. B. C. D.2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 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 B.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 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 D. 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土壤盐渍化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完成下题。24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 )A.内圆 B.外圆 C.箭头 D.箭头25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表示的是( )A.废弃物 B.生存空间C.物质和能量 D.消费活动26若箭头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表示( )A.全球气

8、候变暖 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C.极冰融化 D.海水膨胀2009年9月24日,G20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重申了这次峰会选定匹兹堡作为举办地的原因:从没落的传统钢铁工业基地转变为采用新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的现代城市,匹兹堡给美国乃至世界很多遭遇经济金融危机、亟待产业转型的城市和地区树立了成功典范。读“匹兹堡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该图所示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是( )A. A以前 B. A到C C. B以后 D. C到B28匹兹堡的环境污染水平在C点以后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 加强环保投入 工业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迅速减

9、慢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 B. C.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读“2011年12月28日北京市PM2.5浓度走势图”,回答下列各题。2912月28日,北京市PM2.5浓度出现峰值时,其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 )A. 日常发电 B. 工业生产 C. 汽车尾气 D. 农业生产3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降低北京市PM2.5浓度的是(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A. B. C. D. 第II卷 (共40分)3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甲 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乙 人地关系示意图(1)甲图所示

10、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分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4分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分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分 )32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4分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

11、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_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6分 )(3)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4分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渔业资源锐减,候鸟数量减小。在2004年之前的近30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米,面积缩小了312平方千米。1997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通过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有所恢复。自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七年增加,2012年解冻后的青海湖面积为4 351.50平方千

12、米,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6.06平方千米。材料二:下表示意2000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海晏刚察共和天峻年降水量变化值(毫米)+18.9+7.4+7.8+15.5年平均气温变化值()+0.05+0.06+0.05+0.12(1)依据材料二,分析近年来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的原因。(6分 )(2)为维系青海湖“水鱼鸟”生态链的平衡,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可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6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段地理答案 1-5:DBDDD 6-10:BCDAB 11-15:BDCAC 16-20:CADCB 21-25:ACCAA 26-30:BCBCD31(

13、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32(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2)丁 理由: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 乙 理由:该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市区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3)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33(1)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大,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扩大;流域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扩大。(2)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增大入湖水流量;对青海湖封湖育鱼,人工投放鱼苗;设立鸟类保护区,禁止捕鸟等。-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