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956005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使用成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命题重点主要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分析,为成语复习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注意区别近义词、注意成语的多义性成语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譬如:“ 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 ,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 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

2、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 “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

3、用范围和对象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像以下这些成语:“ 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 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

4、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 ”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成语也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其他的意思,从而使成语具有多义性。有些成语我们比较熟悉它一个意思,对别的意思则不太了解。在平时对这种成语要注意积累整理,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灯红酒绿(即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

5、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 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蚁附膻(既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比翼齐飞(既比喻夫妻恩爱;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 在细节上多方挑剔),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来传情;也比喻暗中勾结),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好人失足参加了坏集团;也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念念有词(旧时迷信

6、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色彩既指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特点,也指词语的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正是因为词语的这种多姿多彩,造就了汉语言的多姿多彩,灵动活泼。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因此,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最重要 的一点,就是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舍此,就是舍本逐末。譬如以下这些成语:“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这个成语肯定是贬义词

7、。“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贬义。“弹冠相庆”:指一人作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词。“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贬义词。“连篇累牍”:用 过多的篇幅来报道。贬义词。“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虎视耽耽”: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贬义词。“ 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褒义词。“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褒义词。“牛溲马勃”:比喻虽然微

8、贱但是很有用的东西。褒义词。“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褒义词。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也还要注意 区分谦辞和敬辞,譬如:“抛砖引玉”,是谦辞;“蓬壁生辉 ”是敬辞,不可以混淆。谦辞是对自己的言行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敬辞则是对他人言行的一种恭敬的说法。此外,还要 注意多义成语的感情色彩,因为其多义,因而,它的感情色彩也就不同:当“灯红酒绿”是指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时,应作贬义词;是指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时,应作褒义词。“绵里藏针”的词义是形容柔中有刚时,它是褒义词;是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的意思时,它是贬义词。四、注意成语的源出,分辨其含义中国的成语,往往源自古代的一些典故,它的词

9、义与典故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准确的把握成语的词义,就必须探源,而不能望文生义。下面这些成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 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 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文惠君大为惊叹。庖丁说:“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后来就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

10、,周瑜把孙权的妹妹许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来招亲,打算乘机扣留,夺还荆 州。结果刘备到东吴成婚后,设计带着夫人逃了出来。所以蜀国士兵讥笑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 “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火中取栗”,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有吃到,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五、注意成语的结构,判别成语的词性成语的结构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例如:固若金汤:解放战争时期,

11、国民党吹嘘天津城防固若金汤,但人民解放军进攻仅29小时,就全歼了守军。铜墙铁壁: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团结战斗,把根据地建设得像铜墙铁壁一样。“固若金汤”“铜墙铁壁”都形容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但两者结构不同,“固若金汤”是主谓式,多作谓语、定语、状语;“铜墙铁壁”是联合式,多作宾语、主语。何足挂齿:提辖恩念,杀身难报,量些粗食薄味,何足挂齿。不足挂齿:这点小事,不足挂齿,请你不要再提起。“何足挂齿”、“不足挂齿”都有“不值一提”之义,但“何足挂齿”一般用于反诘句,而 “不足挂齿”则不限。一语道破:老王一语道破了校长的秘密。一语中的:老马的话 一语中的,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出来了。“一语道破”“一

12、语中的”都有“说话简洁,抓住了本质”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后者不能带宾语。六、区别形近混淆,避免误用成语有一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容易混淆,实际上它的意思可能有云泥之别,因此需要仔细加以辨别。譬如: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是由于他近来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不负众望”的意思是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句中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这类成语有很多,我们要注意归类:不易之论与不刊之论(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不刊之论指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用推行就能到处流传;不翼而 飞,比喻东

13、西突然不见了),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不以为意,表示轻视,不放在心上),冠盖相望与冠盖相属(冠盖相望,形容使者往来不断;冠盖相属,形容官吏往来不断),人心向背与人心所向(人心向背,指民众所拥护和所反对的;人心所向,指民众所归向所拥护的),相反相成与 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是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指两个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食不重味与食不甘味(食不重味,是形容节俭的;食不甘味,形容情绪不好而影响食欲),等等。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平时要注意积累归纳,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 效果。七、复习注意1高度重视积

14、累。2确切掌握意义。3仔细辨析差异。4巧扣语境选用。八、方法总结:记住下列易错易混的成语(一)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

15、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8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12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13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缺心眼儿”,贬义词。14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16巧夺天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超过了自然,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鬼斧神工则用来形容人的技艺和自

16、然的杰出创造均可。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20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24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25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