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5206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7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

2、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1 .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3、.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一,1.向2.穷尽3.被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

4、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管仲,隰(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2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3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

5、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一,1.通返,返回2.道路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

6、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2 .吾穿井得一人()3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4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学习资料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3 .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

7、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原文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

8、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1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三,成语出自本文,比喻.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

9、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原文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市:买.精练一,解释加

10、点的词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四,翻译1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2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

11、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1.派遣,差遣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3.一年,周年二,1.用2.认为3.因为4.用来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

12、赅.注释: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四_,_故_有_舍_本_而_问_末_者_耶_中_包_含_有_成语,意义是,形容.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

13、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l.问候2.这样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原文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

14、,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二,翻译:1 .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2 .环山者三,腾山者五.3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1.快2.分别3.怕,担心4.辞去,遣散使(让)休息5.独得,据有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