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51959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教案 鄂教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通过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分析推理,探究生活在我国不同城市的人们谁先看到日出。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而且世界各地有时间差。 2通过联想生活经验和自身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缩短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心理距离,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多媒体(世界时区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谈话:清晨,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让我们度过阳光明媚的一天。有谁知道,生活在我国不同

2、地方的人们每天迎来太阳的时间相同吗?他们谁最先看到日出?板书课题:谁先看到日出 二、活动探究 探究“我国不同的地方的人们谁最先看到日出” 1活动一: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的位置,并用大头针扎上作好记号。 2活动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 (1)提问:地球不停地自转,猜一猜生活在这几个城市的人们,谁会先看到日出? (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讲述:到底是谁最先看到太阳呢?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分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4)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有各种不同的做法。教师观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

3、小组上讲台演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第一小组:使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二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三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教师在同学做的时候配以简单的说明。) (6)提问:同学们,现在有了几种不同的做法,你们能就其他小组的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评价:你们提的很好,可能第一小组有些心急,忽略了这个小常识,其实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就有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现在由大家自己提出来,反映了同学们

4、的观察真细心啊。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 3活动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文中提供的资料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1)讲述: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请大家阅读第25面的资料,你能结合刚才的研究,找到答案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和文中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 (3)交流汇报: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 三、迁移运用 运用地球自转知识,根据北京的时间,推断夏威夷、纽约、雅典等地各自相应的时间。 1讲述:老师很高兴大家自己找到了答案。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模拟试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世界

5、上有很多国家所处的昼夜状态正好是相反的呢,比如当中国处在白天的状态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处于夜晚呢? 2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 3提问:那你们再看看,当北京是清晨的时候,美国的夏威夷、纽约和希腊的雅典分别是什么时候?当北京是正午、傍晚、子夜的时候,它们又是什么时候呢? 4、学生分组模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讲述:这样说来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间就有了差异了,它们的时间又能差多少呢?就先拿中国和美国来说吧。(教师在地球仪上中国北京这一点作个标记,让它正对着太阳。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交流。) 2教师介绍:你们说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昼夜,我们知道一昼夜是24小时,那么

6、如果把地球平均分成24份的话,那么每一份之间就相差一小时,(教师出示多媒体:世界时区图)现在请看这张时区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相差12个时区,也就是12个小时了。 3提问: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该怎么运用它们呢? 4小结:对,学科学还要用科学啊,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

7、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2.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引入: 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

8、生物的命运呢?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测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2)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 (4)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观察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2)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

9、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3)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4)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3.选择改变着生物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看书中P86图片,说说人类是怎样把野生的变成家人工培育的?提问:大家还能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总结: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三、拓展性活动:收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