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94980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寥廓(lio) 百舸(k) 浪遏() 方遒(qi) B油腻(n) 罗绮(q) 寂寞(j) 斑斓(ln)C媛女(yun)坍圮(dn)倩影(qin)袅娜(nu) D蓊蓊郁郁(wng)佝偻(l)长篙(ho)宁谧(m)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云彩 神采飞扬 诚恳 开垦土地 B暄响 寒暄客套 窗扉 敞开心扉C炫耀 耀武扬威 慰藉 声名狼藉 D忧郁 犹豫不决 清凉 青山绿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

2、远不会忘记你_的容光。月亮_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如果青蛙耐不住_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A庄严 渐渐 寂寞 B威严 渐渐 冷清C庄严 逐渐 冷清 D威严 逐渐 寂寞4、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对的一项是: ( )A、贰于楚(从属二主)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动词)B、亡郑以陪邻(陪伴,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动词)C、若不阙秦(缺少,同“缺”,动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动词)D、行李之往来(出门带的衣物等东西,名词)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动词)5、下列各组中每句均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朝济而夕

3、设版焉B、三年释其政 将免者以告 无不餔也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C、徐公来,孰视之 期年之后 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D、少益耆食 祝曰:“必勿使反”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阙秦以利晋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B、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历史。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4、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取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D、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人,他劝说秦穆公撤兵而解救了郑国;邹忌是战国时的齐国人,触龙是战国时的赵国人,他们都善于言辞,擅长讽谏。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7-9题(一) (二) 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我轻轻的招手, 我们必须战斗啊!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是夕阳下的新娘; 自由呵.波光里的艳影, 从血的那边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像海燕。(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7、下面

5、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8、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韵。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9、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A B C D三、(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一段

6、文言文,完成10-14题。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

7、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选自后汉书)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即:走到B何至相迫乎 迫:窘迫C隐身不见 见:出现D除为谏议大夫 除:授官11对下列句子中“乃”和“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乃变姓名

8、迫于典司乃张目熟视 舍于北军A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 和不同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B阿谀顺旨要领绝C帝从容问光曰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 13全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除为谏议大夫,不屈。A B C D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光武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然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

9、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个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蔑视。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过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第 II 卷(共108分)四、( 15 分 ,完成15-17题 )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小题2分)。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翻译_。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翻译_。夫晋,何厌之有?翻译_。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词类活用”,根据要求为它们分类。( 5分, 答对一项给1分 )A、晋军函陵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10、难也 C、闻寡人之耳者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E、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F、夜缒而出 (1)、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有 (2)、名词用为意动用法的有 (3)、名词用作状语的有 (4)、动词用为使动用法的有 (5)、形容词用为使动用法的有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第3题必选,1、2中任选一小题,4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 , _, _ 。 。(2)_,_,_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 , 受上赏 ; _,受中赏;_, _, 受下赏. 五( 6分 回答18-19题。)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鹊桥仙

11、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释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18、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3分)答:_。19、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3分)答:_六、(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虚心交友,审慎择友由于朋友能够在学问上相互切磋,在品德上相互砥砺,在事业上相互支持,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学者常能突破长幼、贵贱等的限制,广泛地结交朋友。在封建社会,长幼之分是

12、严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却能置年龄的悬殊于不顾,于是就有所谓忘年交。如三国时的孔融与祢衡就是忘年交。那时孔融已年届不惑,而祢衡年方弱冠。孔融感到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便引为知已。在封建社会,贵贱之分是严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却能置贵贱悬殊于不顾。如后汉时蔡邕之交王粲就是这样。蔡邕当时才学显著,贵重朝廷,有名的学者常常要他家里聚会;门前常常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把整个巷子都填满了。他听到王粲在门口,就慌忙倒屣出迎。王粲走进来,原来是一位年纪很轻、衣着寒伧的小伙子。在座的宾客都很惊奇。这时,蔡邕郑重地向大家介绍说:这位朋友有杰出的才能,我不如他。凡是善于取友的古代学者,没有不是抱着虚心的态度的。有一次,顾炎武到了济南,在街上闲逛,偶尔听到有人在谈仪礼,引起他的注意,不自觉地停下来听。只听得那人侃侃而谈,见解精辟,条理清楚。他大为惊奇,赶紧向别人打听这人的身世。从旁人的介绍中,顾炎武知道他是当地的一位塾师,名叫张尔歧;他的父亲被清兵杀害,他怀着亡明之恨和丧父之痛,立志不做官,精研学问,有很深的造诣。于是,第二天一早,顾炎武就登门去拜访他,同他讨论仪礼,谈得十分投机,真是相见恨晚。于是,两人便成了亲密的朋友。后来,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