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490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报告(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20052010年)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我省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一项重大举措。发挥沿江区位、资源与经济等优势,借鉴省外、国外经验,在沿江建设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构筑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高地,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根据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沿江开发的核心区域包括、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个县(市)。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体制灵活、配套力强、工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备,是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一)经济总

2、量大。本区人口2409万人,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国生产总值454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2.7%、24和47.8%,人均国生产总值1887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6倍。农林牧渔总产值582.5亿元,农业增加值304.5亿元,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28,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为6.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本区粮食总产753.2万吨,油料70.7万吨,肉类84.8万吨,水产81.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26、30、25和26。(二)农产品加工优势明显。沿江地区是农业生产与加工、技术与资金结合比较紧密的地区,长江水道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了特有的便利条件,沿江地区在农

3、产品出口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目前已占全省半壁江山。沿江6市15个县共有农产品出口企业611家,占全省的51%;出口额7.7亿美元,占54%。农产品出口百强企业中,沿江占51家,出口额5.2亿美元,占百强企业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8%。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一批重量级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正在成为沿江地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如新兴的蔬菜加工业涌现了常熟台太兴业食品公司、梅林(太仓)食品公司、东海()冷冻食品公司等一批出口企业。东海粮油(家港)工业是亚洲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宝港油脂公司、通州广德油脂等企业在国外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三)园区载体功能凸现。本区现有省级外向型农业综合开

4、发区4个(其中1个为海洋经济开发区),国家、省级农业示园区49个,市级农业园区80个,合计约占全省的56,为我省农副产品加工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农业园区建设,催生了一批具有地区特色、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种养业创汇基地,如地区的四色名豆、特种水产、蔬菜,宁镇丘陵山区的茶、果等,一些园区已发展成为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和示窗口,如省级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已有7个“三资” 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区发展。此外,我省经国家批准设立的8个出口加工区有3个位于本区,30多个其他各类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在本区呈密集分布,有的开发区中还专门设有农副产品加工“板块”,为农产品加工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经

5、营环境。(四)农业投资聚集效应初现。本区年新批外商投资农业项目180个,项目总投资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45、59和47,项目平均投资规模448万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倍。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108个,项目总投资5.5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506万美元,项目平均合同外资达412万美元。一批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本区,如台商独资宏星食品项目总投资达2900多万美元,芬兰独资项目北欧先进林业总投资达1500万美元。由于本区的承资载体明确、集中,产业特色鲜明,外商能很快地为其投资准确定位,从而极增强了外商投资农业的信心,外商独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生了良好的“以商引

6、商”、“以外引外”互动效应。二、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沿江开发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壮大外向型农业市场竞争主体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沿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用工业化理念指导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出口优势农产品,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群,辐射带动形成一批核心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加工出口优质化、产业化,形成出口优势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出口创汇的“块状集聚”,使沿江成为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强省跨越的“桥头堡”。(二)基本原则建设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必须统筹规划,坚持用科学的精神指导

7、开发,用市场化的机制组织开发,具体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有序推进原则。在推进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形成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发挥优势方针,切忌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不顾实际盲目冒进。要根据总体规划,对沿江市、县进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做到区域“一体化”,避免结构单一、功能雷同,努力营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局面。要加强对有关项目进行技术可靠性、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开发一项,成功一项。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再生再利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自然资源

8、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相协调。绝不能以牺牲全局利益获取局部利益,以牺牲长久利益换取眼前利益,以牺牲生态效益换取经济利益,坚决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3坚持高效农业的原则。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产业化方向安排项目、组织生产和经营。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并重,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资源并重,推进农产品出口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由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把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农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4坚持高科技开发的原则。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引进推广适宜本地的农业高新技术和项目,

9、新开发项目和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促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沿江农产品与其加工品出口额达55亿美元左右,占全省农产品与其加工品出口的70以上。建成5个左右年出口额达3亿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出口重点园区;7个出口优势农产品系列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打品牌;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达2000家,其中年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100家左右;出口优势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50万公顷,基地全部获ISO14000、ISO9000、HACCP等认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3个区域增长极成为农产品加工出口的“

10、硅谷”和集散地,沿江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重要核心区域。三、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区域定位农产品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将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业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与外向型农业较发达的兄弟省份相比,与农产品加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地区相比,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和装备普遍落后,产品质量尚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出口水平偏低。农业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关键要在高效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上求突破。建设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是农业沿江开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沿江建成高效农业的样板和引领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旗舰”。建设沿

11、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必须发挥比较优势,重点突破,引导和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出口潜力大、效益高、前景广阔的产业和地域流动,重点实施“357”工程,即3个区域增长极、5个加工出口重点园区、7大出口优势农产品系列,使农产品加工出口,由趋向基地的简单项目集聚,向趋向开发区、园区的产业群配套集聚,向寻求错位竞争优势的区域分工式集聚过渡,直至形成具有较强的加工、出口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全国性核心板块,实现“点(项目经济)线(流域经济)面(板块经济)”梯度推进。(一)3个区域增长极、三市农产品与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全省三分之二,分列全省前三位,加工出口基础良好,园区密集度高,产业配套和基础配

12、套优势明显。规划期,以、三市有关区域为增长核心,以沿江两岸市县为侧翼,“三极并重,两翼齐飞”,接轨,走向国际,营造3个块状增长极,凸现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和区域强势。1增长极。家港、常熟、太仓三市农产品与其加工品年出口额2.1亿美元,占沿江6市15县的27。本区以辖区的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为核心区域,以江阴、武进、靖江等市(县)为紧密层,辐射区域包括郊区、吴江和环太湖地区。充分发挥、等地出口加工区和家港保税区的功能,在核心区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皮革、木制品等加工出口,以深加工为主,加工布局为趋向先进技术和趋向市场型,部分加工原料可从国外进口和从区外调入。在江阴、武进、靖江以与辐射区域,重点发展速

13、冻蔬菜、羽绒羽毛、皮革、珍珠、肉脯、蜂制品等加工出口。围绕出口优势产品,在本区与周边辐射区域,集中扶持建设一批符合出口要求的特色蔬菜、水产、优质畜禽、林木、蔺草、蜂蜜等核心供货基地。依托基地,改造升级和建设完善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出口示区,如家港食品工业园区、省常熟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省外向型农业开发区(包括竹业、水产等科技示园)、省武进外向型农业开发区、常熟国家级农业科技示园、家港高效农业科技示园、太仓市外向型农业开发区、江阴农林生态科技示园等,抓紧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如靖江沿江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区以与有关县(市)在建的农业开发区,同时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催化形成农产品加工出口板

14、块,引导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相对集中布局。力争经过510年的集中培育,建成40个左右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指农产品与其加工品出口额,下同)的蔬菜、水(海)产品等加工出口企业。把常熟台太兴业食品、诚和皮革、月星家具等企业培育成年出口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把常熟美迪洋皮件、家港扬子精梳毛条等企业培育成年出口4000万美元以上的行业龙头,把家港东海粮油做成全球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到2010年,本增长极农产品与其加工品出口额达22亿美元左右。2增长极。以、三市区构成的“银三角”地区为核心,以仪征、扬中、丹阳、句容等地为紧密层,南部辐射区域包括高淳、溧水、金坛、宜兴等地,北部辐射区域包括高邮、

15、宝应,以与盱眙、金湖等环洪泽湖地区。沿江地区包括6个市区,本区占其三。本区现有三座跨江大桥,水陆空交通极为便利,对周边地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显著。充分发挥“银三角”核心引力作用,发挥省级外贸公司较集中、出口渠道多元化的优势,在等地发展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加工出口配送网络。突出本区低山丘陵和水域农业特色,在“银三角”城郊重点发展设施化蔬菜、花卉、水产、肉蛋奶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羽绒羽毛、粮油食品、调味品、蜂制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在六合、仪征、扬中、丹阳、句容等地,重点发展木制品、草柳竹藤制品、畜禽制品、蔬菜、茶叶、应时鲜果、特色水产、中药材、传统名点、保健品等优势产品加工出口。围绕出口优势

16、产品,在本区与周边辐射区域,集中扶持建设一批符合出口要求的蔬菜、林果茶、特色水产、草食畜禽、草柳竹编等核心供货基地。依托基地,改造升级和建设完善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出口示区,如江宁农副产品加工示区、中盛科技产业园区、省城郊型农业科技示园区、禄口水产科技示园、省丘陵山区农业科技示园区、南山农业科技示园、句容有机农业示园区、省级王蔬菜科技示园、邗江万亩特色水产科技示园、仪征万亩特色生园、仪征席草柳编出口加工园等,以与各地开发区中有一定基础的农业“板块”,如马群科技园中的农业“硅谷”等。力争经过510年的集中培育,建成40个左右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含省级公司)的粮油、土畜产、木制品、茶叶、水产等加工与出口企业,其中有45家外贸企业年出口农产品达1亿美元以上。把广丰羽毛、太平洋畜产、鹏翔皮业等企业培育成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