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4864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热门《致教师》读后感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热门致老师范文关于热门致老师范文 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别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而老师的故事,必然与学生在一起,当我们的故事和学生互相编织,当我们的生命和学生共同绽放,我们书写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响曲。朱永新先生在致老师的前言中这样告诉我们:“老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老师就是老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老师就是老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老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刻的老师。老师在这样的描绘下,不再过于神圣化,而

2、也是一个开展中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顿时,有了从老师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更幸福完好的渴望。老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需要成长的养料,而不需要外界过于来强调老师的奉献与牺牲。作为老师,只要每天进入校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得意的笑脸,就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老师的幸福莫过于每天孩子亲近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天回家前,听到孩子的一声声再见。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开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开展

3、?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老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泉。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开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成为主人。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老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认识一个人要靠缘分,理解一本书要靠耐心,征服学生要靠智慧,与人相处要靠包容。人,互相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关于热门致老

4、师范文时隔多年,吴非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致青年老师出版了。年轻老师们手捧书本,爱不释手,动情处忍不住泪花闪动。封面上白色小楷体字映人眼帘,告诉我这是吴非老师的辞别讲台之作。书中,作者把30年教学经历和教训倾囊托出,教学经历背后留下的那么是为人之师的风骨和大爱。什么是老师的风骨?风骨是一种信念,一种品格,一种正气。对于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吴非老师用他犀利而又率真的语言答复扞卫常识。这里的常识可以说是一切泛教育性的伦理和准那么。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常识辩护,为人性的正直、仁慈和德性的美妙辩护。不仅如此,我们也应以同样的准那么教育孩子。作为一位老师,吴非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骨。他擅

5、于发现真理,这些真理并非纯教育性的认识,而是自生活、自人生的真知灼见。他敢于批评,而且语言所指之处都是老师群体的软肋。他坚决不移地崇尚真知,提倡教育工作者要光明磊落,要有胸襟胆魄,并从人性美的高度对老师形象进展了极有说服力的论证。可以这样说,他带给我们的信念和操守,让基层教育防止了随风唱和的堕落;他带给我们的反思,让我们防止了在庸俗的体制中推波助澜。坚持这样的正气,中国老师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品格。除了师者的风骨,致青年老师给人的另一种感动,就是老师的大爱。大爱是什么?从吴非老师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爱是有一颗装着学生的心,必要时甚至可以把它掏出来。大爱是自然与理性同在,在遵守教育伦理的同

6、时让孩子看到“星空”,看到“辽阔”。大爱是不放弃理想,是敞开博大的充满诗意与童真的心,毫不掩饰地、直率地表达爱与憎,敢于打破寻常教育规训的条条框框。大爱是干脆作为一个儿童,沉醉于孩子们的图画与歌谣中,体验纯粹的诗意与快乐。有学生问吴非老师,时隔十多年,你最看重我们身上的什么?吴非老师坦言,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们的成绩,而是对他们“人”的认识。吴非老师还说“我们都有不一样的志趣”,他指出,人们对老师的希冀与苛求未必都是有益而且合理的。生活中,吴非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情感健全的真人。面对学生的冷酷自私,我们可以愤怒;面对个人智慧无力解决的教育困境,我们可以悲伤无助。在这里,德育学者们要求老师要永远“敦厚

7、温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信条并不总是有用的,而老师真实的表情,包括流泪、发火,都有利于学生人性的清醒。作为特级老师的吴非还把半生积累的教育艺术倾囊相授:“在和学生对话时,你可以学习传教士的忠诚,但是你不要在学生面前扮演圣徒,不要把和学生的谈话当作布道。可以经常说些学习以外的事,假如和学生的谈话全是围绕学科学习,对学生很不利。谈话不要带着目的,不要让学生认为你有机锋城府。”致青年老师是吴非老师展现自己真性情的作品,其可贵之处,除了一如既往的质朴、大气以外,还在于它以一种对人生哲学进展审美的形式扣人心扉,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针砭人生各种心理痼疾,这让此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的边界,直指整个

8、“人生”。关于热门致老师范文在师徒结对的时候,师傅送我给一本朱永新的致老师。断断续续看,快一年了,才看完。谈到老师,人们会说老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老师是个光芒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老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老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老师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书中这样写到:“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老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底。”读完这句话,我似懂非懂。但经过这一年的教育生涯,我深有感触在朱老师的眼里,老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炬;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就是老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

9、的价值在于“以如今求证将来,让生命幸福完好”。小丽化名同学是四3班的一个孩子,刚开场她给人的感觉是聪明,发言积极,是个不可多得的聪明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是深化,我发现小琪同学有着和自己课堂表现截然相反的拖作业现象,只要老师不在她身边,她都是在玩,一个字也不动的。对这孩子我用了很多种方法,软硬兼施,但这娃就是油盐不进。仍然我行我素,拖拉作业,还把小脑筋动到了放学开溜上去,实在让人头疼至极。我把这个情况和来接她的奶奶反映了,在交流中我理解到孩子的爸妈常常忙到很晚,没有时间去管理她。理解这一些以后,我以此为切入点,和小丽进展了交谈,对她爸妈工作的辛苦表示理解。我拉着她的手,和她谈了很多,也许是我的理解让她卸下了心房,又或许是我的关心令她有所感动,在后面的日子,小琪同学变了很多,作业主动交给我,我的作业再也没有拖拉过。如今她甚至还主动来问我有没有额外的作业给她做。作为她的老师,成就感、欣慰感溢满我的心中。正如朱先生所说,老师的幸福,它在创造中,在效劳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效劳、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荣,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与幸福相伴。老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做一名老师不易,做一名优秀老师更不易,也许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和磨练,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坚持,会让我收获很多。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