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导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94847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使至塞上》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使至塞上导学案 班 组名 姓名 主备 八语组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情感。3、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优美、精致的语言。二、新课学习策略:导 学 流 程第一课时:自研自探、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展示提升、训练反馈一、【目标导学】(5分钟)二、【自研自探】(30分钟)主题一:走进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隐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怡淡,

2、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生活的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流传,比如富有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主题二:品读诗歌,理解内容1、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这里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 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3、 使至塞上中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这两个字好在哪里?主题三:能力提升1、 背诵这首古诗2、 默写这首古诗三、【合作探究】(10分钟)1、讨论交流:2、组长主持群学,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3、一、【预展】(5分钟)预展要求: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建议1-2名同学板书1-2名同学主讲。二、【展示提升】(35分钟) 展示主题一:建议: 1.穿越时空展示内容:走进作者,了解文体。展示方案:可以是人物访谈或穿越时空的造访作者的方式(口头展示)也可以是口头或黑板出题的方式进行测试。2.朗读我最牛展示内容:我能读,我能背。展示方案:朗读并背诵。(可以有表情、有肢体语言的展示,也可以是展示组与其他组一对一的形式PK。)展示主题二:建议:组内分工板书、讲解1、板书时字迹工整,板书要点内容;讲解时要结合课文,说出理由,声音洪亮,其他同学可

4、进行纠错,也可以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补充。2、在展示的时候,其余未展示的同学和学习小组,可以边听边记录其他同学的答案,可以进行后面内容的补充,并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板书时字迹工整,只板书要点;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展示主题三:建议:1、 小组内进行PK对决,展开竞争。2、 全班进行竞争,评出最佳优秀小组,并进行小组的个人或者整组的展示。三、【训练反馈】(5分钟)快乐的学习之旅结束了,我们一起来攻城略地,完成与本次学习相关的练习吧!【资料链接】背景介绍: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

5、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扁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737年(开元三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学海无涯:看淡仕途,吃斋念佛:王维,父亲早逝,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4),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

6、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念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半官半隐的生活。【训练反馈】(当堂任务当堂毕,赢得成功不费力。) 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相关题目。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二、精美类文赏析: 塞下曲(其一)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问题探究1、 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什么特点?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