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94776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选修)2012、1、12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截止2004年底,崇明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以上,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3。崇明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到2020年将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1)崇明岛的“身体”之所以在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而它在上海的经济地位一直“长不大”,主要由于阻隔,交通不便。(2)“隧道穿越,

2、大桥飞架”,沪崇长江通道工程已于2004年底正式启动。竣工后,驾车浦东五号沟出发,经过、岛、至崇明陈家只需30分钟,通过崇启大桥或大桥还可北达江苏省的启东、海门等地。(3)崇明岛开发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是(单项选择)A水能B风能C核能D地热能(4)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东滩流畅地不适宜(多项选择)A开垦农田B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C开发商品房D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5)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崇明岛可大力发展的产业有(多项选择)A森林工业B园艺业C娱乐休闲业D高科技产业(6)近年来,不少来自崇明农村的年轻人,加入了上海市区出租车司机行列,为上海城建设作贡献。这一现象说明。(7)按照规划,

3、陈家镇将建设成以生态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海岛花园”城镇,其区位(布局)条件是。(8)崇明岛的进一步发展对上海的意义是。2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9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

4、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 属于 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 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单项选择)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4)20世纪80

5、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 业部门最为突出。(6)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7)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8)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

6、南、广西、贵州、四川、 和 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3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18分)(1)甘肃省位于我国 部,西南以 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 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 走向, 河流经本省省会 市。(2)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4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

7、,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18分) 资料1: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表2 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坡度范围21地形坡度0.17-0.73-0.66-0.24土地开垦率0.540.760.780.44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根据图16,在 m之

8、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 m的区间。(4分)(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 和 ;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填正确项字母)。(5分)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E地表崎岖(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 (填正确项字母)。(2分)A云贵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7分)5.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13

9、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 ,以产业为主;1990年后,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

10、业。(每空1分,共3分)(2)根据材料2,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 (3分)(3)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3分) (4)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四点以上建议。(4分)6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3年,中越开始就北部湾划界问题进行谈判。经过18轮磋商,两国终于达成一致,于2000年12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简称“北部湾划界协定”)。双方按各1/2的比

11、例划分北部湾(见右图)。材料二 2006年3月,广西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它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及防城港4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把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纳入经济区统一考虑,形成“4+2”的格局,这样,经济区陆域面积就达7.2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2053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2%。(1)是 (省级行政区),是 (国家)。(2)北部湾最宽处仅180海里,根据两国的划界协定,中越两国在此处专属经济区的实际范围各有( )A70海里B78海里C90海里D100海里(3)下列海洋资源,北部湾不具有的是( )A石油B锰结

12、核C渔业D海盐(4)广西新成立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有哪些?(5)为加快岛的发展,拟完善岛内铁路,简述方案和理由。(6)2007年9月22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试分析选址的理由。(7)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简述其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秦 岭峨眉山1050110010501100350N300NAB乙甲C7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对比甲、乙两幅图中A、B所表示的区域的地理特征,填下表。地 区AB地形区气候异类型特点同土 壤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能源(2)A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 。这种生态问题对当地及黄河下游地区造成哪些危害? 针对这种生态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3)A所在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该区域能源开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