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4492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情况下,科技进步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制约因素。关键词:科技 经济 生产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这样说到:“标志着现代经济的时代创新特征,是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解决经济生产的难题。”这种情况最早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这一方面源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一方面源于企业界和政府的支持。长期以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在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看来,这是明摆的事实,觉得好象没有必要去论

2、证。问题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粗放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低水平技术的重复生产,而集约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投入要素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使产出趋向于最大化。亦即只有科技进步才有可能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进行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粗放经营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的集约经营的转变。从历史来看,科技作为人类器官的延长,它不但提高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推动人类对资源的加工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小投入换取高产出,实现人类的经济原则,很显然,只有现代化生产技术装备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产生,才会使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集约化经营出现;只有在几

3、次技术革命发生之后,现代工业的机械化、专业化、自动化、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发展才成为现实。没有科技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追加投入来维持低效率的产出,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因为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科技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科技进步可以促使经济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二是科技进步可以更好地使经济活动主体实现规模经济,把企业引上集约化经营轨道。三是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减少生产成本,实现集约增长。一方面科技进步使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提高生产自动化,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

4、投入要素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木,并增加产品总量,提高产品性能,企业因此实现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管理技术亦随之提高,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扩大投入-产出比率。 1957年罗伯特-索罗(RobertSolow)发表了题为技术变化和总的生产作用的开创性论文,他发现在1909-1949年期间美国非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增加的效果大约占生产率提高的12.5%,而技术进步的效果则占88%,自此,关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直是经济学家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丹尼森教授对1948-1973年间有关资料分析、计算,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对美国国民收入

5、增长的贡献率为40.3%,对提高劳动率为68.6%。另一些经济学家得出的数字更高。在日本算出的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根据1988年日本经济企划厅有关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报告推算,从1982年到1986年的五年间,每年实际经济增长的大约60%是由技术进步做出的贡献。即使是在资本作用较大的70年代以前,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尤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关于技术进步的经济学分析和计算,加深了我们关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认识。但是,这些分析和计算多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得出的,技术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外在变量,与其他要素关系不大,对这些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解释和推论则需小心谨慎。因为,

6、技术包括是很广泛的,它包括所有的技巧、方法和工具;同时,技术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技术与人力资本有关,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组织的变化,也必然会体现在资本投入上。这样,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济学分析和计算是前提和限定的,存在许多进一步解释的地方。比如,对于美国20世纪上半叶技术对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下列原因:科学管理的发展、企业管理中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增多、有组织的研究发展工作的推广等;同样,解释日本的情况,必须考虑到日本出口导向的国家战略、政府的作用和公司制度。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能力也不是经济增长的惟一决定因素,许多制度和文化的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

7、用,尤其是把科学技术实力转变为市场上商业成功的经营能力与管理体系。但是,可以说,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来说,即使不是充分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现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经济运行主要依赖于技术对生产力的贡献;高技术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置;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核心技术的竞争,等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有人做出估算,认为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在这数据背后是一些深层的原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负

8、责科技与经济的职能分工使两方面的资源不能真正集成起来;科研布局整体上不合理。回顾二十多年的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改革上花了很大力气,但是有一些措施并不理想。因此,改革的思路是重要的。现在科技政策界普遍认识到应该从系统的观点看待问题。也认识到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系统的观点强调不同主体(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定位和相互作用,战略的观点则着眼于在未来国内外环境变化下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系统的观点强调制度的变革,战略的观点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在过去20多年中,由于国家处于制度转型过程,制度变革对于发展的作用非常显著,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重点放在制度改革上。随着制度变革目标的逐

9、步实现。发展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因此,现在就有必要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改革,实现我国技术能力从模仿为主到自主创新为主和跨越式发展目标。其中重要的是研究制定国家的技术发展战略。即为了实现国家目标必须确定的技术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方案的总纲。明确发展什么技术、限制什么技术、淘汰什么技术;根据各个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社会对其产品的需求,确定其技术结构;制定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和措施,只有有了明确的技术发展战略,科学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结合才会有方向;同时,也为科学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指导。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诸多影响中,科技进步推动新兴主导

10、产业的形成,改变产业结构,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增长是最为重要的。科技进步最先影响的是直接应用科技创新的部门,并使之形成为主导产业。由科技进步推动而形成的主导产业部门,通过前向、后向联系,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变化,主要以原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及各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等形式表现出来。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主导产业部门的彻底更替,使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导致了经济持续增长速度的剧烈变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实质上是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科技进步能够影响生产函数,提高其他诸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能够对其他要素产生替代效应,即能够以相同的诸要素

11、投入量,生产出比以前更多、更好的产品。具体来说,如果技术不变,由于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只有在一定限度内,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才能带来单位要素产出效益的提高,一旦超出这一限度,不仅单位要素的贡献会大大降低,总产量也会呈下降趋势。然而,科技进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改善而使生产力提高,增加了投入要素的产出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从而增加产出总量。科技进步改变了产业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格局,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更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