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一些常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4234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翻译一些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汉翻译一些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汉翻译一些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汉翻译一些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汉翻译一些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翻译一些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翻译一些常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做翻译时,芯芷总是记不清那些翻译常识,有10分的题型呢,边做边找一些资料,分 享给大家一。莱特勒的“翻译三原则”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by Alexander Fraser Tytler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b他在论翻译的 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着名的翻译三原则:(1) 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2、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3) 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二。严复 清代的翻译家天演论的作者 EEO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提出翻译要信,达,雅这个原则

3、1912年严复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体现了严复在当时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三。林纾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孰师薛则柯的影响,深爱中国传统文学, 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但由于家境贫寒、且遇乱世,他不得不为生计终日奔波。闲时他 也不忘苦读诗书,13岁至20岁期间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1882年对于林纾来说是关键 而又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在摆脱贫困窘境 的同时,他广结师友、饱读诗书。爱国心切的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不辞辛苦,七次上京 参加礼部会试。原本一心报效祖国的林纾七上春官,屡试屡败因而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 致志地走上文

4、学创作的道路。1897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纾捧着闽中新乐府和让洛阳 一时纸贵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开始了他迟来且丰硕的着译生涯。然而,林纾涉入译 界却是极为偶然的事,他的译作如此畅销也在意料之外。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接踵而至 又是妻子病故。魏翰、王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林纾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译书。林纾起先 再三推脱,最后才接受了这一请求。巴黎茶花女遗事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 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他不仅用 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 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

5、的人生百态;而且在不谙 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 180余部西洋小说, 其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着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英国哈葛德的 天女离魂记,俄国托尔斯泰着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法国森彼 得的离恨天,英国司哥特着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符着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 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它们牢固地确立了林纾 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 界的泰斗,并留下了 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不懂外国语,翻译茶花女”林纾最出名的是译了 (即汤姆叔叔的小屋)四

6、,G.steiner-意 译(paraphrase)英国剑桥大学乔治斯坦纳教授主张意译。他在1975年发表的After Babel 一书中发挥了17世 纪英国学者约翰德莱顿关于意译的主张。他写道:“翻译的正确道路,既不应是直译,也不 应是模仿,而应是意译(paraphrase)。Believers that paraphrase or translation with latitude is the true road for the translator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metaphrase五,Nida奈达-美国翻译家奈达博士的“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界的影响更为巨大。这一理论指出“接

7、受者和译文信息之 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和原文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E.A.Nida, 1964:159).动态对 等的历史功绩,是对两千年来西方翻译家相持不下的直译与意译之争提供了一个另人信服的 答案。六,付雷-重神似而不得形式付雷(1908-1966),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着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 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 尔文学奖的长篇巨着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 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 台等名着十五部。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

8、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 深入浅出的典范。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优美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萧邦的赏析。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 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傅雷的悲壮弃世,不但是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 那场荒谬绝伦的文化大革命的最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文知 识分子的尊严。七周煦良1982年,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一文中写道:直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译音而不译意。如 democracy译为“德谟克拉西”,而不译为“民主”。第二类是照字面译。如crocodile tears译作 “鳄鱼的眼泪”,而不译作“虚伪

9、的眼泪”。第三类是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序而按照原文的 结构或词序的翻译。女你来了,她说”。最后,他指出这样一些直译好像为数不少,但就 一篇文章,一部书来看,直译的成分毕竟是少数他与付雷是好朋友,合译新语八王佐良-该直译的就直译。该意译的就意译1979年,王佐良在“词义文体翻译”一文中写道:“要根据原作语言的不同情况,来决定其中 该直译的就直译。该意译的就意译。一个出色的译者总是能全局在胸而又紧扣局部,既忠实 于原作的灵魂。又便利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的。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的:凡 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王佐良,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16年2月12日生。

10、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 中学读书,后进清华大学。抗战后考取公费留英,于1947年秋赴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于 1949年9月建国前夕回国,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至今。现为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 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 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外国文学主编。主要着作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 翰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 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张海迪的老公也叫王佐良九王力-西文多用形合法,连词不可缺少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着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

11、的奠基人之 一o 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 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 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 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 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 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着四十余种,发表论文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 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

12、言学研究 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 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 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十。鲁迅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方面 一当然是力求易解,一则保持原作的丰姿 十一 西奥多萨沃里(Theodore Savory)。西奥多萨沃里(Theodore Savory)。他在1957年发表的The Act of Translation 一书中写道:A fair conclusion from these ideas is that the

13、translators work may be analysed into the answeri of three questions. Faced with a passage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 he must ask himself:(i)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ii) What does he mean? (iiHow does he say it?This method of analysis may be applied to the paragraph, to the sentence, or even to the

14、 phrase. 要想翻译意思,必须先弄清楚原文的意思。正如萨沃里所说,译者必须先问自己第一个问题: 作者说的是什么?但若到此为止,那是很不够的。因为这时你看到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若 动手翻译,难免弄出机械的字对字的译文。因此,译者还必须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作者的意 思是什么?只有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动手翻译,才 能真心做到翻译意思。转载时请注明由芯芷整理1. 在理论方面,鲁讯曾针对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的提法,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主张2. 在我国,从20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到50年代乃至80年代还在讨论翻译问题的, 大概只有两人,郭沫若和矛盾3.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

15、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4. 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就算严复提出的信达ya5. 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6. 狭yi上下文可以分为句法上下文和词汇上下文7. 句子结构的差异可以说是我们在汉译英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8. 所谓翻译,是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词句9. 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 ,或以其他手段避免重复10. 就句子而言一般来说,汉语多用于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主从结构11.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其原文的题目是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12. 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一文中写道,直译可以分为三类 译音而不译意照字而译 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13. Cicero said, in doing so, I did not think i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14. 符合科技英语的特点是 严肃的书面语体广泛使用被动语态趋向于使用多重复合结构词汇含亿相对单一并且固定-不是答案15. 般来说,在用语方面英语不喜欢重复,汉语则不怕重复16. 英语和汉语的代词使有很大不同总的来说,英语用代词比汉语多17. 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