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94129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它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误区警示 城市化就是城市人口增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2.城市化的表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市、镇。如图2-31所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2-31根据图2-36所示,一个地区(如长江三角

2、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变化三个方面,如表2-17所示。表2-17城市化表现理由说明城市数目增多特大城市由2个增加到5个,中小城市增加若干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原有的3个大城市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同时又增加3个大城市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变化由过去有大面积的农村到现在中小城市星罗棋布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方法点拨 图解法记忆城市化发展的表现图2-323.城市化的动力推力和拉力(1)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生存条件差、土地压力、收入低等。(2)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社会医疗、福利保障程度高,

3、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等。要点提示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图2-33所示图2-334.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给人们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误区警示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种观点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并不遵循这种规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

4、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1.世界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现在发展中国家已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不同时间阶段,城市化发展的重心不同,如表2-18所示。表2-18时间城市化重心地区结果18世纪中叶开始最早出现在英国使英国成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出现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

5、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美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2.城市化进程特点(1)时间上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世界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如表2-19所示。表2-19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的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

6、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记忆要诀 缩字法高效记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初期阶段:两个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加速阶段:一快一大(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辨析比较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郊区城市化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逆城市化则是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结果造成市中心区的衰落。视野开拓 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如表2-20所示。表2-

7、20阶段时间结果城市化开始时间18世纪中叶出现工业城市城市化迅速时期19世纪城镇数目增多,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出现一大批工业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时期20世纪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一片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出现逆城市化时期20世纪下半叶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空洞化等现象改进时期近20年来大伦敦的人口在经历了连续30多年的下降后,于1985年开始微弱增长(2)空间上看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记忆要诀 高效记忆发达

8、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早、高、慢、逆(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并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低、快、郊(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郊区城市化)方法点拨 图示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图2-34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城市环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降低人类对环境的压力。(2)不利的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如:影响下垫面、生物多样性等。产生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如表2-21所示。表2-21污染类别污染源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工矿企业、家庭炉灶、

9、汽车尾气煤烟、粉尘、尾气危害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50分贝的噪声妨碍生活,甚至损害人体健康垃圾污染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垃圾影响健康,破坏环境要点提示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方法点拨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病”图2-35知识拓展 城市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城市里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社会不

10、太安定,这一系列的城市“病态”问题通称为“城市病”。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化过程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为此,人们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问题探究 问题1 世界上有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路:20世纪70年代以

11、来,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都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结果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即所谓的逆城市化。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可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现状;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的出现;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的使用,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等方面进行讨论探究。探究:逆城市化现象出现在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此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特大城市中人口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如城市产业地租上扬,中心区房价昂贵,市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等;同时乡村

12、、小城镇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再加上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所以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种新阶段,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其表明城市化水平在提高,而不是倒退。问题2 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的溶蚀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溶蚀速度快几十倍。你能分析造成溶蚀加快的原因吗?它还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思路:首先应明确酸雨是造成雕像溶蚀加快的主要原因。酸雨是指由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时的酸度pH等于5.6为降水天然酸度,并将其作为判断是否酸化的标准,当降水的pH

13、低于5.6时,降水即称为酸雨。酸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被称为来自空中的“杀手”,它不但使森林枯死,影响农作物和淡水水生物的减产和死亡,而且还会腐蚀建筑物及一切暴露于空气中的设施和历史文物古迹等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危及城市的生态平衡。探究:酸雨是造成雕像溶蚀加快的主要原因。它反映的是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中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遇到水汽形成酸雾随雨雪降落就形成了酸雨。它能使土壤、河湖酸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腐蚀建筑物。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但过快的城市化,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过度膨

14、胀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存。典题热题 例1图2-36是“某地区19802005年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2-36(1)25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 000万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2)25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度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解析:城市化有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第(1)题,通过读图可以得出,2005年和

15、1980年的乡村人口分别为2 000万和1 000万,总人口数分别为3 000万和1 500万,通过计算就能得到城市人口分别为1 000万和500万,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第(2)题,通过前面计算得到的数据,求出2005年和1980年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从这一点上来说,城市化水平没有变化。答案:(1)B(2)C方法归纳 该题通过人口增长图考查城市化。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利用有用的信息分析问题。读图能力是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基本技能,要注意在这方面加强练习。例2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