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94041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着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一;;一;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

2、炼,内容却很丰富。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阅读3、句。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一;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

3、行观察。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课本的编者根据词意,画了一幅插图。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进行欣赏,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六、作业。 、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书面翻译全词。 、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二) 一、复习,揭题。 在四年级

4、的时候,同学们学过了一首毛主席写的词;一;一;卜算子咏梅。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代着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 清平乐是古代词中的一种,它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大家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初悟,了解主要内容。、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词。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 2、指名朗读。齐读。 、提问。学生答后,板书:白发翁媪。 三、引导细读,深刻理解词意。1、提问,讨论词所描写的主要情节。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谁家) 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吗(他们用吴音在交谈。) 2、追问,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 作者听不懂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也

5、没有上去进行了解。但是,作者猜到了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大家再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从词的1、两句中,可以知道:我们虽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围的环境是很美丽的;一;;一;小溪从我们的屋旁流过,岸上草木青青。 从词的下片所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勤劳而又可爱的儿子呢! 这些都是作者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猜想出来的。) 3、深问,体会翁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他的心情又怎样 四、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五、翻译全词。(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的吴音,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只得站在远处看着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五、比较欣赏。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六、作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