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九单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93937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第九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第九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第九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第九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第九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第九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第九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我锻炼 我健康统计信息窗:统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统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教学生动、有趣,借助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统计的意识;逐步体验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且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打下基础。本课时创设的情境,都是选取学生经历过的真实素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统计的欲望,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教学目标】:1、结合

2、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3、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总第 课时一、创设情景,进入新知学习。1、师生谈话引出录像:二年级一班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其中有立定跳远的、50米赛跑的、做仰卧起坐的、扔球的。(其中有几个学生不爱参与体育锻炼,

3、站在一边观看)2、学生提出上体育课时应该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不应该自己单独行动。建议在以后的体育课上每人都应该参与到体育课的活动中去。并且在下节体育课上数数多少人参与到了活动中去。教师相机介绍“数数多少人”可以叫做“统计”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节课我们就帮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锻炼的情况如何,好吗?板书:我锻炼 我健康统计【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体育课是学生们最熟悉的,而且也是亲身经历过的,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 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1、

4、看完录像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说:“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运动?有多少人上体育课?立定跳远的有多少人?做仰卧起坐的有多少人?50米跑的有多少人?扔球的有多少人?2、 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要求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成绩如何呢?你能针对他们的成绩提出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说:“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怎么样呢?50米跑成绩怎么样?这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3、 先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立定跳远成绩怎样?将统计的数据出示给学生,并将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的统计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添表。第一小组

5、立定跳远成绩表姓名成绩(厘米) 4、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成绩(厘米)99及99以下100129130159160及160以上人数 5、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6、完成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一名学生做小老师提问学生,生生互问互答,相互评价,自己评价。 教师赞赏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很令人佩服。【设计意图:在全班汇报交流的基础上,通过“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观察、分析、对知识拓展的能力。】三、试一试。1、 在

6、教师引导探究“立定跳远统计统计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50米跑统计表”的填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成绩(秒)9以下91212以上人数3、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设计意图:在引导探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统计过程,再通过电脑演示,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感受统计的过程。】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1、 通过课前录像引出“仰卧起坐成绩表”。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电脑出示: 仰卧起坐成绩表姓名成绩(个)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仰

7、卧起坐统计表成绩(个)10-1515-2020-2525以上人数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中。使学生感受新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五、反思延伸 1、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统计成绩”;“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学校各种兴趣小组同学的活动成绩”; “我想统计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2、教师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定为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意图: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联想,畅所欲言,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增强统计的意

8、识。】第2课时 总第 课时一、复习整理、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回忆中畅所欲言,用复习的方式帮助记忆。】二、延续作业、继续巩固。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时,留心观察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所以的时间了吗?上次留的实践作业你们完成的怎么样呢?现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好吗?”(引出自主练习2)电脑出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统计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1千米以下1-3千米3千米以上人数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统计表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分)9及9以下10-1920-2930及30以上人数根据表

9、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教师小结,赞赏学生大胆探究的做法。【设计意图:留给学生的实践作业,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参与巩固独立练习的过程。在实践中,学生操作过程较为充分,以此实践作业作为本课的延伸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三、自主练习,解决问题。1、教师继续引出话题:“同学们的实践作业完成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拍球比赛。”(引出自主练习1)请学生看书上二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表。完成下面统计表。电脑出示: 1分钟拍球统计表成绩(下)59及59以下60-7980-99100及100以上人数根据表

10、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2、 教师再次引出话题:“同学们在激烈的比赛之后,回到教师开始休息了,在休息之后他们又将进行有趣的脑力大比拼,我们去看看吧!”(引出自主练习3)(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桥的实验。小组内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电脑出示: “桥墩”距离(厘米)6810121416硬币个数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11、我还发现.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3)涂统计图 拱形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6cm 8cm 10cm 12cm 14cm 16cm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4)观察统计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设计意图:自主练习,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制作统计表”;“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情况”; “我想统计我们家一年用水的吨数”。教师

12、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年用水吨数。定为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意图: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联想,畅所欲言,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增强统计的意识进行了保护水资源的教育。】第3课时 总第 课时课题:我 学 会 了 吗?第九单元复习【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我学会了吗。【教材简析】本课素材的选取是学校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统计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统计读阅课外书的情况,进一步对学生是否掌握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测,并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

13、过程中,更深层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性。2、进一步检测能否较熟练运用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1. 谈话: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有益的课外书?想了解其他同学的读书情况吗?2. 出示“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调查表”。(1)观察:从调查表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讨论: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了解到到这些数学信息?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3)交流汇报3. 小结:当调查表中呈现的信息、数据较多时,为了能够一目了然的清楚地看到信息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来进行统计。【设计意图:素材的选取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据多、杂、乱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分段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