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938686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汽与吉利跨国并购案例对比分析第2章?上海汽车和吉利汽车并购动因对比分析?2.1上海汽车集团并购内外动因分析?2.1.1上海汽车集团并购内部动因?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是目前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其主要业务涉及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及销售等汽车基础产业,还包括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当年度762.3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九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03位,比上一年上升了27位1。?上汽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具有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上汽已经

2、摘得销售桂冠,整车销售突破130万大关,并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可以说,当时上汽集团在国内已经是最具实力的汽车厂商。但是在国际上,还鲜有上海汽车乃至中国汽车的身影,中国汽车研发的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之前,上汽集团内部具有如下动力:?一是寻求先进技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以创新为基础的技术优势即核心技术优势。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多年历程,我国的汽车工业也经历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企业初级模式发展期。然而,因为体制的缺陷,我国汽车企业并未在这一发展模式下获得真正的成长。在合资企业中,一般都在合同中制订了较为苛刻的技

3、术限制条款,这就使得中国汽车企业很难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上汽集团也面临同样的境况,合作伙伴的核心技术限制使得上汽集团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核心技术问题。解决核心技术,可以通过加大投入自主研发,但是这需要巨大的成本,而且时效性较差且风险较大,上汽集团也在进行。相比自主研发,见效更为迅速的方法就是海外并购了。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中国汽车企业可以提升汽车产品研发先6?进技术的发展速度,缩短与国外汽车企业的差距。?二是提升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任何知名品牌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汽车品牌更是需要苦心经营。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由于在历史及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品牌效应很少能与发达国家大

4、型汽车品牌相比,同一水平配置的汽车产品,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价格一般比“混血”品牌汽车价格低23成。中国汽车企业若能有效兼并国外的高端经典优势品牌,有助于迅速改善品牌形象,增强我国汽车企业品牌实力。自上世纪80年代合资经营开始,如何培养自主研发能力和建设自主品牌的难题就一直摆在上汽面前。上汽在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几大巨头合资经营后,似乎就失去了自主研发能力。虽然在20022004年间,上汽为进行自主研发投入近40亿元人民币,在市场表现上却很难看到研发成果。而原计划在收购德国大众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基础上来自主研发全新的汽车产品,却不料大众这位合作伙伴在2004年初给予回绝。遭受挫折后,上汽决定开

5、辟新道路,转战国外,力图用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打造上汽自己的品牌。?2.1.2上海汽车集团并购外部动因?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时,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并且市场日趋饱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汽车企业不断涌现,并且技术水平都较低,技术开发成本大,目标市场趋同,国内汽车企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基本上所有企业均面临着技术升级、品牌建设和控制成本的压力。注入新鲜血液和开拓市场,是各国内汽车厂商的共同希望。?第二,国家政策的支持。汽车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具有多重风险因素,在国内企业的实力还不足以独立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完成并购时,国家的政策

6、支持的推动作用就凸显出来。政府可以通过融资支持、税收优惠和投资之道等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以推动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十六大”以来,政府的各类文件中多次提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问题,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对外投资。这些政策包括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的通知、关于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与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这些政策措施为企业搭建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对外投资平台。?第三在WTO框架内,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汽车巨头竞争必然会有国内及国际资本跨国并购。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是世界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在这种

7、环境下,全球汽车工业的集团化、国际化也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集团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都在不断地进行兼并和重组,几个跨国汽车大集团已经形成。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将由封闭逐渐走向全部开放,国内汽车企业必然受到国际汽车企业的巨大冲击,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上汽将首当其冲。为应对愈来愈强大的国际对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上汽必然要主动参与到国际化进程中,并不断保持自主优势。而在融入国际汽车产业过程中,不能被动地等待国际汽车资本对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作为中国汽车企业的领军角色,上汽必须适时主动出击,到国际上有效

8、整合资源,参与跨国并购。?第四,并购对象存在潜在优势技术资源。上汽为什么选择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在这里不得不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双龙汽车公司(SSANG?YONG?Motor?Company)(以下简称为“双龙”)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主要生产高档豪华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以及休闲车(RV),具有25万辆以上的年生产能力,2003年汽车销售量14.66万辆,有12.5%的韩国汽车市场占有率,具有独立的整车设计、研发能力以及拥有多家独家经销商的海外销售网络。在被上汽收购前有员工7400余名2。公司前身为东亚汽车公司,创立于1954年,1986年并入双龙集团,1988年最终更名为双龙汽车公司

9、。1988年,双龙开始生产Korando?Family,这是SUV型汽车,在韩国汽车市场中反响强烈,一直到现在,双龙汽车在韩国的SUV市场上仍具有一定影响力。90年代初,双龙与德国梅赛德斯奔驰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获得了梅赛德斯奔驰动力系统、生产组装技术的全部技术,这样,双龙用极小的时间成本攻克了技术难关,这为随后双龙汽车产品的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CHAIRMAN,是双龙和奔驰合作研发的具有代表性的8?高级房车,是当时韩国最畅销的高级房车之一。在经历合作、学习、积累的技术发展之后,双龙在1999年开始涉足柴油发动机研发,是当时韩国最早研究柴油发动机的汽车企业之一。之后,双龙自主研发的柴油引擎技术

10、一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系列自主研发投入,使双龙不断保持技术更新,这也使双龙汽车在欧洲汽车市场中有了不俗的表现,在近年的欧洲汽车市场,双龙的多款车型仍然是热卖产品。?但是,世界领先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却未能改变双龙汽车最终走向颓势的命运。90年代末,双龙的命运几经沉浮,先是被大宇集团并购,后来又被分离出来,独立上市。1999年,双龙汽车经营失败,公司资产负债比例严重失衡,12月,双龙汽车公司负债总额为3.44万亿韩元(约合30亿美元),自有资本降低到负613亿韩元(约合5330万美元)3,不得不申请破产。债权团在2003年底最终做出了抛售双龙股权的决定,同时向全球招标。双龙汽车公司所拥有的顶尖自

11、主科技和经营不善,成为上汽进行跨国并购的外部动因之一。?2.2吉利汽车跨国并购内外动因分析?2.2.1吉利汽车跨国并购内部动因分析?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为“吉利”)始建于1986年,1997年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连续十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八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12年7月,吉利控股集团以总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约1500亿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与上汽国有控股背景不同,吉利成为唯一一家入围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4。?吉利收

12、购沃尔沃,与上汽收购双龙,有很多共同的目的:?一是获得先进的核心技术。在刚刚进入汽车市场时,吉利是以低价格获得市?3刘胜军中国企业国际化并购将如何避开陷阱N第一财经日报,2006-1123?4数据资料来源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官方网站。?9?场份额,为了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先进汽车企业行列,吉利就要有自己的产品特点“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这一战略思路油然而生,若按照这一战略思路,沃尔沃必然成为吉利的第一目标。沃尔沃的汽车产品在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着国际领先的自主技术和经验。吉利总裁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这句话道出了吉利选择沃尔沃技术的真正原因,沃尔沃可以为吉

13、利提供实现战略转型所最为迫切需要的环保技术和安全技术。沃尔沃在知识产权和技术上的领先是不可否认的,业内参与者若能获得沃尔沃的技术,那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技术财富。?二是要增强品牌实力和市场力量。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的是Volvo品牌。作为世界知名品牌之一,沃尔沃虽然没有奔驰、宝马等品牌的知名度高,但在世界车坛仍具有一定影响力。沃尔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施“双零”5战略,这正是沃尔沃安全和环保核心价值的体现。早在2007年,吉利就提出了品牌转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经过整合,形成了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品牌,虽然如此,吉利却无法摆脱低端品牌的命运,缺少能够与中高端汽车品牌竞争的豪华级品牌。吉利若成

14、功收购沃尔沃,将有助于完善吉利的品牌体系,改善吉利的品牌缺陷,吉利在业内的品牌实力将会得到提升。?但是,吉利与上汽股东背景不同,这必然导致二者在跨国并购内部动因上的差异。上汽是典型的国有控股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敢于在汽车市场上做大的举动,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吉利作为民营企业,资本规模有限,风险承受能力更是有限。作为民营企业,吉利入行之初就主动避开三大汽车集团的锋芒,选择了低端汽车市场。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低端汽车市场已无法满足吉利的市场诉求,加快进入新的市场,成为了吉利现阶段重要目标之一。这也是吉利选择收购沃尔沃的重要原因。开拓新的市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国内,从低端车行列向中高端晋升,二

15、是在国际上,能够在各种档次产品市场中能有一席之地。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但自诞生以来,从价格和品牌表现上看,“草根”似乎就成了吉利汽车的标签。吉利在国?5“双零”即“零伤亡,零污染”,是沃尔沃为确保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领先地位所提出的产品战略规划。?10?内很难被高端车消费者认可,在国际上,没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打入国际汽车市场难度都很大,何况还要向高端汽车市场进军。但是对于吉利甚至所有国内汽车企业来说,要想在全球汽车市场做好,必须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有所建树。想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必须要有“敲门砖”,收购了沃尔沃这一经典品牌,吉利就迈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这样看来,极具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成为了吉利与国际汽车市场有效沟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