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938111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孙晓娟 3月29日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

2、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10、杨氏之子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

4、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

5、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学情分析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3在学生了解

6、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4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5课文中要求写的字有三个比较容易出错,要格外注意,根据书写的实际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有两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i”,二是“应声”的“应”读“yng”。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世说新语上的小故事。学生准备:搜集关于世说新语

7、及作者刘义庆的资料;根据字典及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一为然。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会事。(请学生读本单元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艺术为专题的课文,去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先去认识谁呢?板书:杨氏之子老师提示“氏”表示姓氏、家族的字。“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学生试着解释“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第一次读课文,说说与平常所读文章有何不同?教师点出: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2、学生再次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8、,读通句子。教师指名读文,强调易错读音、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读: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学生根据读的节奏,利用注释、插图试理解每句话。并使用标记法画出不懂的字。2、教师按顺序读出句子,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说出大意。教师就不懂之处点拨:(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4)为设果:是谁

9、为谁摆放水果?(请生联系上下文理解)(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6)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7)未闻:没有听说。闻,听。(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禽,鸟类。(6-8)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

10、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四、质疑问难,背诵小结请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什么疑问,互相解决。背诵课文(给老师、同学或家长背)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情景感悟,体会精妙(1)小

11、组内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语气,演简短的课本剧。推荐一组面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评价。(2)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点拨:“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而杨氏的儿子更妙。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妙就妙在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有表达了”既

12、然孔雀不是您家的,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足以显示孩子的聪明机智。)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教后反思课文杨氏之子,因为是古文,虽短,但孩子第一次接触,怎样让孩子既学到知识,又不失去兴趣呢?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

13、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和查字典古今对照学习,这是一种习惯。其次,我认为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而重点句子就有教师带领进行研读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可教师先范读,学生再练读。读得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

14、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发觉有人已意会。我不挑明,也不让他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不一会我没讲明他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再次,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

15、、交流、探究,学生就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11、晏子使楚教材分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两次针对晏子身材上的缺陷,“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言语中充满了挑衅和嘲弄,对齐国的大夫直呼“你”,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输。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