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93785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丁毅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园林绿化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 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植物材料, 去创造一个花团锦簇、五色斑斓和满目苍翠的生活环境。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园林绿化 景观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

2、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观、辨证 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景观设计进行哲学的思 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一、系统观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 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 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而园林植物就是我们园林工作者需要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我们应该应用系统观的 方法对其加以分析利用:(一)、植物材料的品种多样。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 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

3、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 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 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 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 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 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目前我们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从本身来说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 统,容易遭受病虫害的袭击。为了维持城市园林植物正常生长,每年要使用大量的化 肥农药,不但成本高,而且容易对环境产

4、生危害。增加植物种类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养护成本与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危害。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十 分丰富,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当前却热衷于从国外引进许多植物种类,如金 叶女贞和紫叶小檗,而我国许多乡土植物却受到忽视。例如在南京可以作为行道树栽 培的树种就有重阳木、国槐、香樟、枫香、刺槐、朴树、榔榆、白榆、栾树等数十个 树种,这些树种搭配种植,可以做到一街一景,并且可以避免现有的二球悬铃木病虫 害多和春天飞絮污染空气环境的缺点。(二)、植物材料的色彩丰富。在园林绿化中可供选择的植物色彩是千变万化的。例如传统栽培的鸡爪槭和红 枫,红色叶片十分优美;银杏在秋天到来时,叶片变成

5、灿烂的金黄色,在秋天的阳光 下,宛如镀上一层黄金;乌柏和卫矛在秋天则变成深红色;紫叶李一年四季全株叶片 紫红。更不用说那数以百计叶色各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了。只要配置得当,不同的季 节,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令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感觉到大自然季节的四季转换。(三)、植物材料还具有很多的综合功能。园林植物除了观赏功能外,还有防尘、隔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 例如夹竹桃具有很强的抗SO2作用,在发电厂和钢铁厂周围种植,能够清除空气中 SO2法国珊瑚具有抗燃烧的功能,在易燃的房屋周围种植,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大 面积的草坪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可以成为避灾的场所,在日本过去发生的几次 大地震

6、中,大面积的草坪就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全面系统的看待这些众多的植物材料,根据其不 同的性质特征分别加以利用,构建一个个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这些生态系 统之间的互补效应,来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二、辩证观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 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园林景观亦是如此。当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盲目大树移栽就是一个例证。虽然大树进城增 加了城市绿地系统的乔木数量,直接优化了城市绿地结构,改善了绿地景观。绿地中 大树的增加,使乔灌木比例更趋适度,更易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 的建设和优化

7、。同时,大树昂扬的姿态给绿地带来了新的活力,使绿地景观更加丰富 优美。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规模的大树进城,对于城市和农村来说,都隐藏着 极大的生态风险。城市绿化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人为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是不可饶恕的。大树进城中,毁掉的大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一旦毁掉, 必定会破坏农村原有的生态平衡,加速珍稀物种的灭绝,对于环境保护极为不利。另外,当前园林植物配置中,过分追求绿色,导致色彩单一。色彩的选择不当, 不仅会达不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反而带来负面效应。例如,在一些中小学校园里种植 了许多常绿植物,如雪松其深绿的叶色,代表了庄严肃穆,同青少年活泼爱动的特点 是十分不协调

8、的。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设计师应该尽量多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应用辩证的观点 全面的分析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采用差异互补的手法来进行植物搭配。如某些适应性 较强的落叶乔木有着丰富的色彩,较快的生长速度,就可与常绿树种以一定的比例搭 配,一起构成复层群落的上木部分。落叶树可以打破常绿树一统天下(四季常绿、三 季有花)的局面,为秋天增添丰富的色相,为冬天增添阳光,为春天增添嫩绿的新叶, 为夏天增添荫凉。还有就是要提倡大力开发运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适应能力强,不 仅可以起到丰富植物多样性,而且还可以使植物配置更具地方特色。三、科学观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具有一定的超前

9、 性。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兴的具有交叉性科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拓展生态景 观设计的实现途径,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其中景观生态学就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 作用。他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 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 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 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

10、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比如,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分流行的对于芳香植物的研究表明,这些以生态芳 香植物为核心内容建设的生态芳香庭院,集休闲氧吧、美容保健、杀菌防病、茶饮料 理、景观欣赏、提神醒脑、防虫助眠等诸多功能为一体,是人们生活水平、生存质量、 生命价值的更高体现,也进一步拓展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视野。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对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 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 通过对原有景

11、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 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四、结论园林绿化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 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 内在自然规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植物材料,去创造一个花团锦簇、五色斑斓和满 目苍翠的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关士续,申仲英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王军,傅伪杰.陈利项.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资源科学,1999, vol.21(2):71-764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自然资源学报,1998,vol.13(1):8-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