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93785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梳理:李锡林一、文学常识左转: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二、字词积累(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2秦伯说 (同“悦”)(二)古今异义行李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时所带的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 名词用作动词 驻扎2既东封郑 封: 名的使动用法 使成为疆界3越国以鄙远 鄙: 名的意动 把当作边邑4烛之武退秦师 退: 动的使动 使撤兵(四)一词多义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2、光:似乎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

3、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4其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三、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敢以(之

4、)烦执事C夜缒(烛之武)而出 D(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贰)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五、转化为写作素材示例1、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忠于转危为安。2、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

5、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3、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4、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5、烛之武:迂回曲折,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6、曹操有句诗:老骥伏

6、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7、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

7、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8、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

8、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荆轲刺秦王一、文学常识战国策: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二、字词积累(一)通假字1、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2、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3、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 古: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年长之人。3、.诸郎中执兵 郎中 古:宫廷侍卫 今:指中医。(三)词类活用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 迟:认

9、为迟缓 2、群臣怪之 怪:感到奇怪三、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 (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四)一词多义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 头发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10、不过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五)文言虚词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三、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

11、 (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四、句子翻译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谒)2、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五、转化为写作素材示例1、.以当时秦国的实力,即使行刺成功,也不可能挽救燕国的亡国命运.那么,为什么荆轲深知不能为而为之呢 我想这便是一颗炽烈的爱国心所驱使的吧!的确,他无法左右历史车轮的前进.然而作为燕国人,他有义务更有责任去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一切.甚至生命.这才是我为荆轲喝彩的主因.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侠客荆轲在刺行秦

12、王的路途上吟出来的一首悲壮的诗。公元前230年,秦国破灭了韩国,大军向燕国前进。为了挽救燕国,燕太子丹,就让田光仿求一名侠客去刺杀秦王。田光说他有个朋友叫荆轲,智勇双全,可以胜任。燕太子丹大喜,就派荆轲去刺杀秦王。为了此计谋,燕国大将樊於期贡献出了自己的人头,给荆轲去刺行秦王。荆轲一行人来到江边,当荆轲高声唱到这句词时,所有荆轲的朋友都失声痛哭起来。来到咸阳,秦王高兴的接待了他,趁着秦王在看燕国的地图卷首时,荆轲就趁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剧毒匕首来刺杀秦王。秦王虽然早就有了提防,但还是吓了一大跳,半天都回不了神。直到有人提醒秦王身后有剑,秦王才拔刀杀死了荆轲。就这样荆轲死于秦王的宝剑下。有人说,他是一个超级大傻冒,这平定天下六分的秦王有着百万的兵马和数以万计的土地,身边还有那么多的近卫军保护这一国之君。他荆轲怎么没有想到这么几点,秦王是他杀得了的吗?幸好他没等他的那些朋友,没让伤亡更惨重。何不机灵一些,投降秦王,好确保自己的安身? 也有人说,荆轲是一个具有大侠胆识,又浑身充满正义感的英雄,既然知道刺秦王必死无疑,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毅然走险,走上了刺杀秦王的不归之路。是一个以国为重的英雄豪杰。 我认为荆轲是一个豪侠,是一个傲视人生,战胜胆怯的一名英勇战士,他的勇气虽然改变不了历史的现实,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