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T梁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93711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mT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mT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mT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mT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mT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mT梁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mT梁施工组织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梁预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紫望高速四分部设预制梁场两个,负责生产龙塘1#大桥、龙塘2#大桥、龙塘3#大桥、纳林1#大桥、纳林2#大桥、纳赖大桥、翁道大桥、青杠寨1#大桥、青杠寨2#大桥、青杠寨3#大桥、坎边互通A匝道1#桥、坎边互通A匝道2#桥、坎边互通A匝道3#桥、坎边大桥共计桥梁14座:25mT型梁10片,30mT型梁898片、40mT型梁147片、预制梁板合计:1055片。1#预制场选址在K29+560位置,2#预制场选址在K33+900位置。其中1#梁场设30mT梁台座25个,40mT梁台座10个,2#预制场设置在K33+900段挖方路基上,挖方成型后将根据现场情况进展规划,以满足

2、全线梁板预制工期的施工要求。二、施工方案1、场地、模板及总体部署方案K29+500位置的1#预制场负责预制30米T梁585片,占地26000M2。2#预制场选址在K33+900位置负责预制30米T梁448片、预制场约占地32亩。预制场紧邻混凝土拌合站,拌合站设2台HZS90型混凝土拌拌机,每小时砼供给量不小于100m3。梁的预制台座均采用混凝土根底上设20I钢、5#槽钢,台面采用6mm厚钢板。预制场安装两台载重80吨跨度为22米的龙门吊负责场混凝土运输及构件的移动,5吨小行吊各两台运输钢筋及构件的移动。梁的成型采用厂制大块定型钢模,附着式振动器振动为辅插入式振动器振动为主,采用覆盖喷淋养护,预

3、应力双向双控智能拉,智能压浆机注浆。加工30mT梁模板8套中梁模板6套,边梁模板2套,40mT梁模板4套中梁模板3套,边梁模板1套,25mT梁由于数量很少且构造形式于30m一样,故采用30m模板改做不单独订制。2#梁场目前设立30mT梁台座16个,40T梁台座8个。2、施工方法及工艺措施(1)台座:台面的尺寸与梁底尺寸相匹配,台面采用6mm厚的钢板。台座上预留移梁钢丝绳槽。为适应梁拉后上拱度,台面按设计要求做成抛物线负拱。台座的基底用压路机压实,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台座间的地面用砼硬化。台座两侧设置排水槽以利养护和施工排。(2)模板:采用标准化整体钢模,厚度不小于8mm。模板分段拼装,每节长

4、度不小于3m。钢模加工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梁体截面尺寸。模板采用企口缝并用双面泡沫胶带压缝,保证模板密封性。模板拼装连结拉固,两侧分别安装一排高频附着式振动器,布置在腹板中部。(3)钢筋:钢筋和钢绞线置于钢筋棚堆放,钢筋集中下料,在制作棚按设计要求进展加工制作成网片,按每片梁用量分型号捆绑放置并标识,二次加工时运到台座组装、绑扎成型。面板、负弯矩钢筋使用模具制作整体吊装;肋板钢筋采用梁片定位架;横隔板钢筋使用定位架安装以保证上下、间距一致。钢筋保护层垫块使用梅花形高强度砂浆垫块,控制每平方米数量不少于4块。(4)波纹管:波纹管安装前按设计图中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在箍筋上设置U型定位筋

5、,间距500mm,保证波纹管位置准确。波纹管沿定位筋绑牢,在钢筋安装中进展焊接时注意不能烧坏波纹管,如检查出波纹管被烧穿孔洞,及时采用胶布封绑。浇注砼前波纹管采用塑料芯管作支撑管,防止浇筑砼过程中变形。波纹管接头采用比制孔波纹管大一号、长度20cm的波纹管连接,每个孔按梁长及波纹管长度分节拼联。接头用宽透明胶布密封绑扎,防止进浆。圆形波纹管及负弯矩扁波纹管均在浇筑前穿入比波纹管径小1cm的塑料软管,防止挤压变形、漏浆,砼初凝后及时抽出。孔道管固定处对锚垫板编号使钢绞线对号入座。(5)场运输拟采用预制场的龙门吊进展模板、钢筋、砼、T梁装车等水平垂直运输。T梁场内运输示意图(6)砼施工梁板混凝土灌

6、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炎热天气应避开中午、下午的高温时间,尽量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进展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性能良好为度,每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120s。有雨天或天气预报将有雨均不应开盘灌注,假设已开盘灌注偶遇雨天时,采取活动顶棚覆盖保证混凝土持续施工。混凝土运输及灌注过程中及时覆盖,灌注时应随揭随盖养生罩,加强捣固,并应增加砂、石含水率的测定次数,根据含水率随时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灌注采用连续整体灌注,灌注时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其工艺斜度为3045,水平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 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灌筑方

7、法:采用料斗对称灌筑。T梁施工工艺按照普通混凝土施工方法进展。梁体混凝土灌筑完毕后,对顶板混凝土外表进展第二次赶光、抹面,保证防水层基面平整。在灌筑梁体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监视振动器运转情况,另派专人监视模板,防止由于联结螺栓或楔子松动造成模板走形或漏浆。灌筑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60mm,混凝土下落距离不得超过2m,以免离析。梁体混凝土灌筑不应连续,先后灌筑的两局部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h。当混凝土施工机具发生故障时,应马上启动备用机具以保证混凝土灌筑施工的连续性。因故障中断时,搅拌出的混凝土滞留时间不得超过45min。在灌筑腹板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散落在翼缘板的模板上。散落在

8、模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假设此混凝土已经脱水干硬,则应把混凝土去除出并丢弃,以免梁体翼缘板下外表混凝土外表出现皴裂现象。顶板混凝土外表抹平、赶光后要防止人员踩踏,灰浆等杂物不能散落在上面,拔吊孔预埋件及盖养护罩时均不得踩踏在混凝土上。梁体混凝土振捣以插入式振动棒、附着式振动器相结合进展,箱梁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捣固棒振捣,腹板混凝土采用30和50型插入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器振捣。附着式振动器安装在腹板外侧,每间隔1-2m设一个。侧模上的附着式振动器以23个为一组,随着混凝土的灌筑逐步振捣。灌筑人员应注意观察,合理操作,准确及时地开关附着式振动器,以到达有效振捣。插入式振动器宜快插慢

9、拔,移动距离不得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即30cm,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为510cm。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外表出现浮浆为度,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掌握最正确的捣固时间,防止漏捣、欠捣或过捣现象。梁体隔墙倒角及梁端处要用振动棒仔细振捣,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振捣时要防止钢筋、预埋件、波纹管的变形、移动及松动。顶面浇筑平整后用压条拉压顶板混凝土外表,使其形成0.3cm至0.5cm的齿缝,有助桥面铺装粘结效果。 (7)砼养生混凝土施工后原则上采取土工布覆盖结合自动喷淋养护洒水养生。梁板混凝土根据不同时期的气候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气温较低时采用暖棚保温

10、保湿养护;气温较高时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洒水次数以混凝土外表潮湿为度。养护时间为7天。(8)拉a穿束前检查波纹管预留孔道是否通畅,假设有杂质或堵塞,则要去除杂物、疏通孔道,再穿钢绞线束,钢绞线按孔位编号分束入孔。b梁体砼强度到达设计的85%并到达龄期不小于7天后,采用两端对称双控拉。拉:预应力拉采用智能双控两端对称拉方法,拉工作在梁体砼强度合格后进展,拉工作开场前用探测器检查波纹管预留孔道并用高压风去除孔的小粒物和水,再穿钢绞线束,钢绞线按孔位编号分束入孔,钢绞线束的运输和入孔均用人工进展,每束510人,约36m一人,用肩扛至梁位。入孔的钢绞线头用特制的套帽或胶布裹住束头,钢绞线束穿过

11、孔道,调整两端工作长度一致时进入拉。在拉过程中为防止梁产生裂纹,在拉时采用2台千斤顶在T梁的两端同时对称拉,拉程序按规要求进展。拉时以伸长值进展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控制在6%以。拉程序0初应力10%控制应力100拉控制力(持荷5min),即拉至初应力时在预应力钢绞线束两端标画记号,继续超拉至控制应力的100%,并持荷5分钟。伸长值符合千斤顶拉力的计算伸长值,进展锚固,放松千斤顶。A、T梁拉顺序预应力钢束:100%N150%N2100%N3100% N2伸长值的计算与量测预应力钢材用应力方法拉时,应以伸长值进展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应控制在6%以。后法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式中:p

12、预应力钢筋拉端的拉力,N;l从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从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局部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Eg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Mpa;Ay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mm2。在计算时,首先将每段两端扣除孔道摩阻损失后的拉力求出,然后再计算每段的拉伸长值。实际伸长值的量测:预应力筋拉时的实际伸长值l,应在建立初应力前方可开场量测,量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后法尚应扣除混凝土构件在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即:式中:l1从初应力到最大拉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c拉过程中混凝土构件

13、的弹性压缩值,m;初应力的取值,一般取拉控制应力的10%。预应力拉作业考前须知1在任何情况下作业人员不得站在预应力钢束的两端,同时在拉千斤顶的后面设立防护装置。2操作千斤顶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油泵开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如需离开必须切断电路。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3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后进展重新校核。3拉时应认真做到孔道、锚环与千斤顶三对中,以便拉工作顺利进展,并不致于增加孔道磨擦损失。4工具锚的夹片要保持清洁和良好的润滑状态。新的工具锚夹片第一次使用前,在夹片反面涂上润滑脂,以后每使用5至10次,应将工具锚上的挡板边同夹片一同卸下,向锚板

14、的锥形孔中重新涂上一层润滑剂,以防夹片在退契时卡住。润滑剂可采用石墨、二硫化钼、石蜡或专用退锚灵。5多根钢绞线束夹片锚固体系如遇到个别钢绞线滑移,可更换夹片,用小型千斤顶单根拉。6每次拉完毕后,应检查T梁端部和其他部位是否有裂缝,并填写拉记录表。拉一般故障事故处理措施在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引起预应力筋断或滑丝,使预应力筋受力不均,甚至使构件不能建立足够的预应力。因此需要限制预应力筋的断丝和滑丝数量。1加强对设备、锚具、预应力筋的检查A、千斤顶和油表需按时进展校正,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误差不超过规定,千斤顶的卡盘、楔块尺寸正确,没有磨损勾槽和污物以免影响楔紧和退楔。B、锚具尺寸应正确,保

15、证加工精度,锚环、锚塞逐个地进展尺寸检查,有同符号误差的应配套使用,亦即锚环的大小两个孔和锚塞粗细两端,都只允许同时出现正误差或同时出现负误差,以保证锥度正确。C、锚塞应保证规定的硬度值,当锚塞硬度缺乏或不均,拉后有可能产生缩过大甚至滑丝。为防止锚塞端部损伤钢丝,锚塞头上导角应做成圆弧。D、锚环不得有部缺陷,应逐个进展电磁探伤。锚环太软或刚度不够均会引超锚塞缩超量。E、预应力筋使用前应按规定检查:钢丝截面要圆,粗细、强度、硬度要均匀;钢丝编束时应认真梳理,防止穿插混乱;去除钢丝外表的油污锈蚀,使钢丝正常楔紧和正常拉。F、锚具安装位置要准确:锚垫板承压面,锚环、对中套等的安装面必须与孔道中心线垂直;锚具中心线必须与孔道中心线重合。2严格执行拉工艺防止滑丝、断丝A、垫钣承压面与孔道中线不垂直,应当在锚圈下垫薄钢板调整垂直度。将锚圈孔对正垫板并点焊,防止防止拉时移动。B、锚具在使用前须先去除杂物,刷去油污。C、楔紧钢束的夹片其打紧程度及间距务求一致。D、千斤顶给油、回油工序一般均应缓慢平稳进展。特别是要防止大缸回油过猛,产生较大的冲击振动,易发生滑丝。E、拉操作要按规定进展,防止钢丝受力超限发生拉断事故。F、在冬季施工时特别是在负温条件下钢丝性能发生了变化钢丝伸长率减少,弹性模量提高,锚具变脆变硬等。故冬季施工较易产生滑丝与断丝。建议预应力拉工作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