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935706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地质井田位于霍西煤田乔家湾详查区,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对区域构造单元的划分,乔家湾详查区所处构造单元为吕梁块隆之次级构造单元勍香太林南北向褶带之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的南部。(一)区域地层井田所处位置为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的中段核部偏东翼。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北起蒲县克城一带,南到南湾里一带,走向北北西-北北东,其核部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两翼为石炭系,边部为奥陶系,新生界(新近系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零星覆盖于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区域地层分区属山西区长治-临汾小区,区域地层特征详见区域地层简表。(二)区域构造本井田所处构造单元为吕梁块隆之次级构造单元勤香太林南

2、北向褶带的南部,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的中段核部偏东翼。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北起蒲县克城一带,南到南湾里一带,走向北北西-北北东,出露上下古生界地层,内部发育一系列彼此平行成雁行斜列的次级褶曲,两翼岩层倾角1020,核部发育一些延伸距离不长的张性正断裂,边部发育一些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区域岩浆活动不发育。表2-1 区 域 地 层 简 表地层单元厚度(m)岩 性 特 征界系统组新生界Kz第四系 Q全新统(Q4)0-30由冲积和洪积层组成,分布于河床及I级阶地。成分为砾石、卵石、砂层夹粉土及粉质粘土。一般厚0-30m。分布于山前盆地、河谷、沟谷底部上更新统(Q3)马兰组(Q3m)0-25分布广泛,岩性

3、为浅黄色粉土、粉质粘土,具垂直节理,含钙质结核,局部夹砾石层。山区及丘陵地带一般厚0-25m。中更新统(Q2)离石组(Q2l)0-50灰黄、浅红色粉质粘土,夹有23层棕红色古土壤及灰白、灰黄色钙质结核层。山区及丘陵一般厚0-50m。下更新统(Q1)午城组(Q1w)0-18黄红、灰绿等杂色粉质粘土、粘土,夹卵石、砾石层,呈尖灭状,含钙质结核,山区及丘陵地带一般厚0-18m。新近系 N上新统(N2)静乐组(N2j)0-20由紫红色、深红色粘土夹钙质结核组成,局部地段夹棕黄色、棕红色粘土或亚粘土条带,含Fe、Mn结核或薄膜。山区及丘陵地带一般厚0-20m。含Hipparion sp. Prosiph

4、neus Lctitherium sp Hipparion richthfeni Lynx shansius保德组(N2b)0-30下部主要由多种颜色的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层、砂砾层及砾石层组成;上部由棕黄、棕红色粘土、亚粘土及少量亚砂土组成。山区及丘陵地带一般厚0-30m。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中生界Mz三叠系 T中统(T2)二马营组(T2er)520灰白、浅灰绿色及肉红色长石砂岩为主,夹紫红色泥岩,厚520m左右。含Purakannemoyeria youngi Sinokannemeyoria pearsoni下统(T1)和尚沟组(T1h)200以紫红色砂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细砂岩

5、,厚200m左右。含Pleuromeia stornbergii Neoalamites sp.刘家沟组(T1l)390以砖红色薄板状砂岩为主,夹红色砂质泥岩,厚390m左右。上古生界Pz2二叠系 P上统(P1)石千峰组(P2sh)150-190岩性为黑紫色、棕红、鲜红色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含薄层石膏泥岩,厚150-190左右m。上石盒子组(P2s)350-450以紫、褐、黄褐及杏黄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黄绿、灰绿、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厚350-450m。含Chiropteris reniformis Lobatannularia ensifotia Gigantonodea hal

6、lei等。下统(P2)下石盒子组(P1x)85-136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煤线组成,顶部出现紫斑泥岩,厚85-136m。含Emglcctopteris trangularis Cathaysioptoris uhitei等。 山西组(P1s)45-76重要含煤地层之一,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中下部含主要可采煤层,厚45-76m。含taehiopteris mccltineris.Crinus sp Lingula sp.石炭系 C上统(C3)太原组(C3t)71-142海陆交互相沉积,为灰色、灰黑色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中下部含主要可采煤层,厚

7、71-142m。含Pseudoschllagerina texana Neuropteris ovata等。中统(C2)本溪组(C2b)5-33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之上,底部为铁铝岩,其上为薄层砂、泥岩,夹1-3层薄层石灰岩及不稳定薄煤层,厚5-33m。与下伏奥陶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含Neuropteris gigantean Dzazoaneua Vozhgalica等。下古生界Pz1奥陶系O中统(O2)峰峰组(O2f)64-126上部深灰色薄巨厚层灰岩。中部灰色中厚层角砾状灰岩与泥质白云质灰岩互层。下部浅灰、灰黄色薄中厚层含泥质白云质灰岩。厚度64-126m。上马家沟组(O2s)154-2

8、50上部灰色、浅灰色灰岩夹灰质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和石膏。中部灰色浅灰色薄中厚层豹皮状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下部浅灰、灰黄色角砾状薄板状含泥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度154-250m。含Armenoaras sp.Ecculiomphalus sp.下马家沟组(O2x)92-146上部灰色、浅灰色薄中厚层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石膏互层。下部黄灰色泥灰岩、页岩。底部为含底砾的石英砂岩。厚度92-146m。下统(O1)冶里组、亮甲山组103-137灰黄色、灰色、浅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岩夹燧石层底部为黄绿色泥质白云岩。厚度103-137m。二、区域含煤特征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

9、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628,一般1016左右,由浅到深地层倾角逐渐变小。井田及相邻区域出露地层特征见下表(表22):表22矿 区 地 层 简 表系统组段主要岩性一般厚度(m)第四系(Q)冲积、残积、坡积物等。0-10三叠系 (T)下统(T1)飞 仙 关 组(T1f)三 段(T1f 3)灰、灰绿色、灰紫色,薄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灰岩、泥质灰岩。90二 段(T1f 2)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状、块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140一 段(T1f 1)灰黄色、黄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10、及泥质粉砂岩。140二叠系 (P)上统(P3)长兴大隆组(P3c+d)黄灰、紫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质灰岩、燧石灰岩及蒙脱石泥岩。45龙 潭 组(P3l)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灰岩及煤层等。263峨眉山玄武岩组(P3)浅灰、灰绿色,厚层状玄武岩,上部夹凝灰岩。不详中统(P2)茅 口 组(P2m)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不详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茅口组(P2m):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界外。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隐晶细晶结构灰岩,具溶蚀现象和缝合线构造,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产珊瑚及瓣鳃类动物化石,局部见燧石团块,厚度不详。2峨眉山玄武岩组

11、(P3):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界外。为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玄武岩,具气孔及杏仁状构造,含大量杂色斑纹及黄铁矿结核,厚度不详。其上一般有220m紫色、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3龙潭组(P3l):出露于井田北西部边界附近。主要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灰岩、煤层组成。含煤2035层,一般28层左右,含可采煤层10层,其中全区可采4层。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产大量植物化石,见栉羊齿Pecopteris Brongninart SP.化石等,厚度在263m左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龙潭组是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

12、十分丰富。常见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螺等动物化石,代表浅海或滨海沉积;常见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代表一种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4长兴大隆组(P3c+d):出露于井田北西部。主要由黄灰色、深灰色、紫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中夹数层灰岩及黄绿色蒙脱石泥岩,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见中华准全形贝Enteletina Sinensis(Huong)等,厚度一般在45m左右。5飞仙关组(T1f)根据区域资料,飞仙关组地层按岩性组合及颜色变化情况自下而上分为五段,井田内出露一、二、三段,分别简述如下:(1)飞仙关一段(T1f1)主要由黄灰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13、等岩层组成,薄中厚层状,微波状水平层理,上部夹12层灰岩,底部夹14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与下伏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呈整合接触,含克氏蛤Claraia Clarai及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度一般在140m左右。(2) 飞仙关二段(T1f2)浅灰色、灰色,薄厚层状、块状灰岩、泥质灰岩,下部含鲕粒灰岩,夹灰紫色及浅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隐晶显晶结构,中厚厚层状,具锯齿状缝合线构造及水溶蚀现象,产腕足、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一般在140m左右。(3) 飞仙关三段(T1f3)灰、灰绿色、灰紫色,薄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泥灰岩,具水平层理,中下部夹泥质灰岩及灰岩34层,底部为泥灰岩及钙质泥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一般厚

14、度在90m左右,地貌上多呈缓坡。6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厚度一般小于10m。二、构造矿区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中段,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532,一般1016,从浅部到深部,地层倾角逐渐变缓。区内次一级褶曲不发育,矿区内及边界附近发现断层2条,简述如下:F21:位于矿区北西部界外,走向为北东南西向,走向长度约1450m,倾向南东,倾角43,为正断层,落差约15m。SF8:位于矿区西部,走向为南东向,走向长度约9000m,倾向西,倾角70,为正断层,落差约100m。总的说来,矿区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应属简单。第二节 矿

15、井地质一、地层井田位于霍西煤田克城矿区乔家湾详查区中东部。区内地层出露较好,自东向西由老而新依次出露: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零星分布于山梁、山坡和沟底。(一)奥陶系中统1、上马家沟组(O2s)1)二段(O2s2)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本区未出露。本次ZK201孔揭露41.57m,未见底。为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具豹皮状结构,节理裂隙和溶蚀现象较发育。2)三段(O2s2)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本区未出露。本次ZK201孔揭露厚度77.82m。上部以角砾状灰岩为主,夹石膏条带,裂隙及小溶洞发育。下部为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节理裂隙发育,有方解石脉充填。 2、峰峰组(O2f)本组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