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93462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可把该物体看作一个质点。Q -IV. K 参考糸疋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坐标系分类:直线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立体坐标系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 间隔用线段表示。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矢里和标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公式:X=X1-X2第三节运动快慢 的描述 速度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公式:AtMtz-ti速度定义:用位

2、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 Ax/ At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 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 慢程度。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 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6V),0.02s电火花计时器:低压交流(220V),0.02 s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先开启电源,再释放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一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 时间t关系的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 表示位移。

3、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一一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 间的比值。公式:a= Av/ At单位:米每一次方秒(m/s 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加速运动,则加速 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物体减速 运动,贝U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从v-t图象看加速度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进行实验处理数据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 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速度公式:v=vo+at第三节匀变速直线

4、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谏直线运动的位移:x= v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位移公式:x=vot + at2/2x= ( vo+ v)t /2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公式:V2-vo2=2 ax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 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自由落体加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相速度(重力加速度)同。用g表示。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 =9.8m/s 2或g=10m/s 2公式:v=gth=gt2/2v2=2 ghAh = gT2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纠正了绵延两千年的错误理想斜面实验伽利略

5、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力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前头)表示力的作用点。重力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公式: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外形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 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 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 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

6、强相互作用、弱 相互作用第二节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力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 或体积发生改变。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 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 用,发生弹性形变的极限值 称为“弹性限度”。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几种弹力压力和支持力、拉力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 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 失。公式:F=kx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第三节摩擦力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

7、运动或具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 摩擦。静摩擦力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 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与之相平衡的外力的 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 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公式:F= (jFn卩动摩擦

8、因数,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第四节力的合成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 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 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 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力的合成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 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 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 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 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 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 为共点力。非共点力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

9、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第五节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矢量相加的法则正交分解将一个力沿着相互垂直的两 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称为 正交分解。正交分解的好处是 可以创造直角三角形,以便运 用三角函数来求解分力。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 出合矢量的方法。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 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 定则)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 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 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为止。惯性定

10、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与质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质量单位:千克(kg)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 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 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 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平衡摩擦力,m钩码M小车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甘,ax1/m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

11、力的方向相同。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ma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取决于合外力的方向第四节力学单位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在力学中,把“长度”、“质量”、“时 间”作为基本量。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在力学中,把“m”、“ Kg”、“ S”作为基本单位。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 的单位。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国际单位制(SI):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 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 化,同时消失的。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作为桥梁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作为桥梁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即:任意某一条直线上的合力均为 0。超重和失重超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 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 的现象。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失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13、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的现象。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此时物体仅 受到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 X 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 t图象中可求:、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在t轴下方 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

14、速度V0)、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 和。、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补充一: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种类区别(特点)联系匀直线运动=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a=0x=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v=vo+ata=恒量2 1 x=vot+at2/2 =(Vo Vt )t22 2=VtVo2aa与V0同向为加速a与Vo反向为减速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